獲百大青農頭銜 獲得肯定
:::

獲百大青農頭銜 獲得肯定

       107年度青年農民專案輔導計畫第二屆百大青農蘇秀蓮在農業上努力發展,成為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的青農典範。除了重現環境的永續利用外,更善用自身所擁有的資源扶助社會弱勢,現在她更希望循著社會企業經營的方式回饋部落,讓更多需要關懷的人得到協助。

原青從農 穩紮穩打

       光復鄉馬太鞍部路是一個以阿美族人為主的原住民聚落,早期因該區種植大量樹豆,故以阿美族語Vataan(樹豆)稱之,此外,母系社會亦為該族的重要特色之一,或許也因為如此,造就出蘇秀蓮一夫當關的強人個性。

致力有機 企業管理

       歷經幾年的農事學習後,一身好功夫的蘇秀蓮便成立了邦查有機農場善用企業經營的方式來管理農場,從生產流程、銷售通路以至於人力培訓,均有完整的期程規劃。

       就生產流程而言,他利用分區分組的方式進行生產,每區都有嚴謹的生產計畫書與進度表,促使農場的生產效能達到預期目標,並按時出貨,且所生產的高品質蔬菜更廣受消費者喜愛。

       通路方面,從農會超市、部落e購一直到地區學校、民宿、餐廳,都可見到邦查農場的有機商品,此外,蘇秀蓮更將邦查農場打造成為小農專屬的銷售平台,主要是為了協助其他原住民農場、避開大盤壟斷,讓族人能獲得公平的利潤,讓更多人能頭路農業生產。

專業培訓 兼顧弱勢

       而為了照顧地區內生活清寒或是單親家庭等弱勢婦女,蘇秀蓮也成立了「原住民族永續農業文化發展協會」,並申請政府的多元就業方案,提供了不少在地就業機會,也讓需要協助的人有了自我謀生的能力。

大豆選別 提升效率

       邦查農場的生產面積大約有16公頃,可說是馬太鞍地區屬一屬二的大型農場,但人口老化與勞力外流的問題,導致每每到了農忙期間,就會遇到聘請不到工人的問題,不論是播種、刈草、採收,都是極大挑戰。

       尤其是黃豆採收後的選別作業,原本是利用人工進行,但選到最後每個人腰酸背痛不說,連眼睛都快要脫窗了。想要買專屬的選別機來減少人力成本,但其價格往往超出一般農民可負擔的範圍,所以大多只能遙望興嘆。

       其實花蓮農改場早已發現農民的需求,並開發符合農友期待的「大豆初級選別機」,它主要是利用震動與滾動的原理,將外觀飽滿圓潤的大豆分選出來,雖然目前還在實驗階段,但其選別效率可達80%,且預定販賣價格更為親民,令蘇秀蓮期待萬分,直嚷嚷著到時一定要買一台回去使用。

資料來源:花蓮區農業改良場/財團法人中國生產力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