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農業
-
2023.11.28
翻轉農業科技 智慧養豬進行式
為了應對極端氣候,農民與科技公司合作,透過在田間設置微型氣象站與感測器,透過蒐集並分析環境監測之數據,能針對極端氣候做出預警,讓農民提早準備,還能結合line機器人建立對農民較友善的預警及查詢平台,在病蟲害防治上,農業試驗所的農業病蟲害智能管理決策系統也可運用line機器人進行查詢及通報,這樣的方式讓年長的農民能迅速熟悉新的技術,在推廣上也比較方便。
-
2023.04.26
跨領域前瞻技術應援團困境出擊突破農業
全球農業不論是極端氣候、勞動人口高齡化、病蟲害等威脅不斷增高,導入感測技術、智能機器裝置、人機協同輔具、物聯網、巨量資料分析或人工智慧等跨領域前瞻技術建構智慧農業已是全球農業未來發展趨勢,臺灣農業自然不能置身事外,如何能提升農業續航力且兼顧環保永續生產亦是現今臺灣農業面臨的課題。
-
2022.11.01
智慧科技在毛豆外銷專區應用
透過毛豆產業智農聯盟將2018-2020年建立的毛豆智慧型曳引機附掛拖曳式摺翼雙排圓盤碟、自動撿石機具、雷射水平整地機具、多功能管理機附掛GPS桿式噴藥系統及採收機GPS車載式影像監測系統等5項生產技術,推廣予專業豆農及加工業應用,建立「毛豆大農場機械化精準生產技術」,可大幅節省人力30%,降低生產成本50%,平均提升作業效率達3倍以上,減少農藥重複施用達13.3%,達成毛豆外銷專區精準耕作。
-
2022.11.01
數位科技齊應用 稻米產業華麗轉身
「智慧農業-稻作領航產業」歷經5年,陸續研發出「育苗場智能省工搬運機械」,並從日本導入「稻種鐵粉直播種植與管理技術」,透過拉長種植與收穫時間,緩解農民因收穫期集中,爭搶收穫機與烘乾調製機器的問題。同時成功建構多個智能化系統,例如「褐飛蝨智能化監測與警示系統」、「稻熱病好發預測系統」、「智能化穗肥施用決策系統」與「智能化灌溉水管理系統」。
-
2022.08.10
智慧農業提升生產力與國際接軌
台灣農業面臨全球氣候變遷與全球化的農產品競爭下,農業所面臨生產力提升與國際接軌的課題已刻不容緩,未來的農業生產已經無法孤軍奮戰,農業國際化所引領的應該是產業的價值鏈,透過生態圈或產業鏈的加值,方有機會擴大國際戰線。
-
2022.07.21
產業轉型新變革 迎向智農新世代
展望未來農業發展趨勢,未來農業將進入講求效能、安全與風險控管的時代,也是追求量穩、高質與便捷效率的時代。臺灣在面對農業升級的全球性挑戰及國外已積極科技發展提升其競爭力,未來勢必將持續透過智慧科技導入與整合,以期達到農事生產智慧化、農業產銷服務數位化之目的,繼而帶動農業轉型與升級,建立安全、安心、永續的農業。
-
2022.05.19
預防農損就靠科技小幫手-農作物災害預警平台
台灣位於亞熱帶地區,四面環海又接近陸地,因此氣候型態深受影響,春天有連綿不斷的梅雨,夏天有颱風、豪雨侵襲,冬天則有冷氣團籠罩的寒害,再加上極端氣候的影響,與過去相比,更加變化多端,如此多變的天氣型態造成需多農業災害並帶來為數不少的農作損失,也影響農產品的產銷供需平衡,農民如果能即時了解災害資訊就可以預先防範並減少損失。
-
2021.07.07
災難與再生-COVID-19加速臺灣農業智慧發展
疫情結束後,人類社會或能在短時間內仍無法回到過去的生活型態,就算恢復過往的平靜,在消費及生產端上也會與過往有所不同,這對於需要大量勞力及產品時效性的農業影響甚是巨大,因此美國、日本、中國等國家,已經開始針對「後疫情時期」(Post-coronavirus era)下的農業發展進行各種策略的擬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