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農業
-
2022.11.01
智慧科技在毛豆外銷專區應用
透過毛豆產業智農聯盟將2018-2020年建立的毛豆智慧型曳引機附掛拖曳式摺翼雙排圓盤碟、自動撿石機具、雷射水平整地機具、多功能管理機附掛GPS桿式噴藥系統及採收機GPS車載式影像監測系統等5項生產技術,推廣予專業豆農及加工業應用,建立「毛豆大農場機械化精準生產技術」,可大幅節省人力30%,降低生產成本50%,平均提升作業效率達3倍以上,減少農藥重複施用達13.3%,達成毛豆外銷專區精準耕作。
-
2022.11.01
數位科技齊應用 稻米產業華麗轉身
「智慧農業-稻作領航產業」歷經5年,陸續研發出「育苗場智能省工搬運機械」,並從日本導入「稻種鐵粉直播種植與管理技術」,透過拉長種植與收穫時間,緩解農民因收穫期集中,爭搶收穫機與烘乾調製機器的問題。同時成功建構多個智能化系統,例如「褐飛蝨智能化監測與警示系統」、「稻熱病好發預測系統」、「智能化穗肥施用決策系統」與「智能化灌溉水管理系統」。
-
2022.08.10
智慧農業提升生產力與國際接軌
台灣農業面臨全球氣候變遷與全球化的農產品競爭下,農業所面臨生產力提升與國際接軌的課題已刻不容緩,未來的農業生產已經無法孤軍奮戰,農業國際化所引領的應該是產業的價值鏈,透過生態圈或產業鏈的加值,方有機會擴大國際戰線。
-
2022.07.21
產業轉型新變革 迎向智農新世代
展望未來農業發展趨勢,未來農業將進入講求效能、安全與風險控管的時代,也是追求量穩、高質與便捷效率的時代。臺灣在面對農業升級的全球性挑戰及國外已積極科技發展提升其競爭力,未來勢必將持續透過智慧科技導入與整合,以期達到農事生產智慧化、農業產銷服務數位化之目的,繼而帶動農業轉型與升級,建立安全、安心、永續的農業。
-
2022.05.19
預防農損就靠科技小幫手-農作物災害預警平台
台灣位於亞熱帶地區,四面環海又接近陸地,因此氣候型態深受影響,春天有連綿不斷的梅雨,夏天有颱風、豪雨侵襲,冬天則有冷氣團籠罩的寒害,再加上極端氣候的影響,與過去相比,更加變化多端,如此多變的天氣型態造成需多農業災害並帶來為數不少的農作損失,也影響農產品的產銷供需平衡,農民如果能即時了解災害資訊就可以預先防範並減少損失。
-
2021.07.07
災難與再生-COVID-19加速臺灣農業智慧發展
疫情結束後,人類社會或能在短時間內仍無法回到過去的生活型態,就算恢復過往的平靜,在消費及生產端上也會與過往有所不同,這對於需要大量勞力及產品時效性的農業影響甚是巨大,因此美國、日本、中國等國家,已經開始針對「後疫情時期」(Post-coronavirus era)下的農業發展進行各種策略的擬定。
-
2020.12.31
智能機具∞打造農業新未來
本影片以「多樣化的智能機具」為主軸,並透過空拍的視角連續帶出養殖漁業、家畜產業、稻作產業等一系列生產機具,不僅能優化一級產業的產能,又可以建立安全且便利的從農環境,使我國農業邁向自動化、智慧化的型態進而打造具有高度國際競爭力的農業新未來。
-
2020.08.26
農業發展新趨勢-北海道更別村
北海道十勝地區是日本的食品基地,更別村位於十勝地區南部,總面積有70%是耕地,為一個典型的農業區。耕種作物除了寒帶作物土豆、小麥、豆類、甜菜,也有甜玉米、白菜等蔬菜種植,具備完善的輪作系統。
-
2020.08.25
農業新世代-大數據啟動科技農業
智慧農業如同其他智慧化產業一般,是為了使作業上能更輕鬆簡便,智慧農業主要可協助農民節省勞動力、有系統的記錄農業上的作業資訊與農作物的生長相關數據,藉以提高作物的生產量與品質,創造安全、有效率的農業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