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農教育
:::

食農教育

  •  2023.06.21

    綠色照顧於高齡者之重要性

    台灣地區人口年齡結構於民國82年達到聯合國設定的高齡化社會標準(即65歲以上人口佔總人口數之7%),而在民國107年則邁入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佔總人口數14%),並預估於民國114年邁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佔總人口數20%),由上述可得知,台灣在25年內從高齡化社會變成高齡社會,卻僅僅花了7年從高齡社會邁入超高齡社會,因此,有關高齡者關懷及照護為未來重要的發展重點指標。

  •  2023.06.08

    預防醫學新觀點 - 綠色照顧士

    你想過怎麼樣的老年生活呢? 每個人無法避免地,都會逐漸的老化,而在臺灣高齡化社會的浪潮下,老年生活的品質也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重視

  •  2022.09.24

    廚餘減量再利用 食物不要再浪費

    依據聯合國農糧組織(FAO)於2019年訂出主題訂為「健康飲食實現 #零飢餓」(Healthy Diets fora #ZeroHunger World),從過去的調查中,全球每年約有三分之一約13億噸食物遭到耗損或浪費,總價值超過7,500億美元,該組織定義將分為食物損失(Food及食物浪費兩種,食物損失指的是生產端的損失,包括農業生產、處理與儲藏過期後丟棄浪費、加工與包裝不符合品質標準的淘汰;而食物浪費則是在消費端,從配銷到消費者端,直到進入了消費者餐桌卻未食用而遭丟棄。

  •  2022.08.31

    在農民直銷站消費的好處

    現代的通路百百種,包含一般大眾最常接觸的傳統市場、超級市場、量販大賣場(包含全聯、家樂福、好市多等),還有密集分布的便利商店,甚至是電商網購平台,動動手指就能宅配到府。另外還有些人選擇的是到農會超市、農民直銷站、農民市集等,甚至是透過產地小旅行或是親友介紹,直接與生產者(農民)購買農產品。

  •  2022.06.01

    淺談綠色餐飲

    自極端氣候議題漸受關注以來,人們對於環境意識亦有所提升;從而衍伸出對環境友善的積極作為;其中綠色消費即為消費者對於環境議題積極作為的手段。讓消費者在選購商品時,會更留意原料的取得、產品的製造、銷售、使用及廢棄處理過程中,具有可回收、低污染、省資源等功能或理念,進而選購該項商品。並藉由實踐綠色消費的過程,深化友善環境理念,更為認同環境意識,甚至成為具有綠色消費習慣的消費者,成為一種消費文化與生活態度。

  •  2021.06.29

    疫情對食品包裝發展趨勢的影響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在盡量減少非必要接觸的情況下,食品安全逐漸成為消費者與業者、專家們討論的重點之一,尤其是在疫情嚴重的國外地區。從疫情下的社會生活樣態轉變、以及各家業者所做出的應變措施,都可預見食品包裝未來的設計趨勢與消費者對食品包裝的需求。

  •  2021.06.11

    豬肉產地標示百百種 掌握標示原則免害怕

    掌握豬肉標示方法,不怕吃到含有萊劑的豬肉

  •  2020.10.15

    食農教育的下一步:全民食農

    「食農教育」一詞已在臺灣漸漸受到重視,也越來越多人聽過食農教育這個名詞,農委會自106年起推動「食農教育推廣計畫」(以下簡稱食農計畫),讓各級學校、民間團體及農企業公司來辦理食農教育體驗活動及課程,運用食農教育概念架構,協助各民間單位於推動食農教育時,能夠參考各面向進行活動及課程設計,全方位提升辦理內涵,並增進學習者的「食農素養」。

  •  2020.08.24

    創造休閒農場永續價值-頭城休閒農場案例分享

    頭城休閒農場,自民國68年創立至今走過了40多個年頭,經營上結合三生農業與生態永續等精神,不斷開發新遊程並推出各式套裝行程供民眾選擇,同時在2019年被農委會花蓮區農改場選為循環農業的示範農場,成為休閒農業的優良典範,而成功的背後到底隱藏了甚麼?

  •  2020.04.28

    食農教育推廣活動輔導分析

    我國食農教育推廣活動之執行,本中心自106年起配合農委會政策及相關計畫,協助各執行單位如農民團體、公司行號、民間團體、社區發展協會及各級學校辦理食農教育活動。本篇將就106年接觸及輔導之執行單位(包含國小、大學、農會、社區發展協會、公司行號等),針對辦理食農教育活動的狀況以及困境來作說明及分析,以及將後續可操作的作法提出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