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便利商店進軍農業 未來農產供應靠企業
陳宜欣
日本農業產業結構與臺灣類似,同時面臨務農人口老化、耕地休廢耕情形日益嚴重及經貿自由化衝擊。2014年日本農業從業人口約226.6萬人,65歲以上的農民約佔64%,而棄廢耕地約40萬公頃,近東京都面積的2倍。由於日本農業絕大多數為個人及家庭經營,缺乏產業化及組織化,農地零碎分散,耕作時需花費較多的時間成本,導致經營效率不佳。而農家生產的農產品多透過地方農協協助銷售,難以獲得較高的收益。因此,專職農民的總所得遠低於日本國民平均所得,不易吸引青年從事農業。
鑒於日本農民高齡化情況嚴重、休廢耕地日益增加,今後農業就業人口減少,可能出現無法穩定供應農產品之危機,近年來日本零售通路業者積極進軍農業,與農家合作生產甚至設立直營農場,培育青年農民,以確保日本國產優良蔬果之供應與品質。如日本第一大零售集團永旺(AEON)於2009年成立「AEON AGRI CREATE」,經營農產品的生產、加工與管理。開始投入設立直營農場(茨城牛久農場),目前已擴張至18個直營農場,遍佈北海道至九州,農場面積共約280公頃,已成為日本最大的蔬菜種植業者,全年生產約2萬公噸蔬果,直採後於旗下超市進行販售,提供消費者安全安心的產地直送農產品;日本企業Seven & I Holdings旗下大型連鎖通路「伊藤洋華堂」於2008年開始投入農業,創立「SEVEN FARM」直營農場,目前擴增至10個農場,收成的農作物都在伊藤洋華堂的店面銷售,店面也負責回收食品殘渣,做成堆肥後用運回農場使用,打造「環境循環型農業」。
日本第二大連鎖便利商店LAWSON,自2010年開始與農家合作設立LAWSON farm,共設置了23個農場,農場從最北邊的北海道至最南邊的鹿兒島,遍佈日本各地,利用各地氣候的差異,實現產地接力生產,全年農產穩定供應。由於農場遍佈日本各地,因此LAWSON將雲端管理系統導入各農場中,包括管理會計系統及栽培管理系統,就能藉由網路即時管理各個LAWSON farm的財務狀況與栽培狀況,並協助農家釐清生產成本結構,結合諮詢服務改善農場經營。未來希望能實現傳統農業無法達成的計劃生產、計畫銷售系統化,同時也能控制出貨量、出貨時期。
每個LAWSON farm的設立都有其明確的目的,可能考量市場需求、商品潛力等因素,各農場可能是單一作物或是多樣化栽培,對於農場設立面積無特別的規定。而對於合作農家的選擇上,LAWSON提出了3項主要的評估基準:(1)希望合作的對象是青年農民,因合作的農民將成為LAWSON farm的社長,擔負未來農場營運及作物栽培的重責大任。(2)該農民原來的農產銷售方式,不能只透過農協銷售,必須擁有其他的銷售通路或管道,農民才會擁有身為經營者的觀念,不單單僅是生產者。(3)農民必須具備提高栽培技術之意願,積極進行農業技術的開發與提升。若LAWSON與農民對於上述內容有一致的看法及理念時,即共同投資成立LAWSON farm。由農民出資75%、LAWSON出資15%、LAWSON的合作企業出資10%,共同投資設立農業生產法人。
LAWSON farm秉持農民專心生產,LAWSON全力銷售的理念。農場生產的蔬果,LAWSON全數購買,若遇天然災害也由LAWSON負擔所有的損失。LAWSON從作物的栽培至銷售,參與所有的業務,且商品之開發亦由LAWSON負責。更積極推動在地農產的六級產業化,期望能創造就業機會,提高農民所得,活絡當地產業。如鳥取LAWSON farm,該農場生產的白蘿蔔及馬鈴薯在鄰近加工廠加工為關東煮用食材,為全國LAWSON門市提供源源不絕的關東煮用「白蘿蔔」及「馬鈴薯」,建構以蔬菜鮮度為最優先的產業跨域整合模式。
日本零售通路業者紛紛投入農業,與農民合資成立直營農場,從食物源頭的作物的栽培、加工、商品化至產品銷售,參與所有的業務,除了能管控作物的生產管理方式、供應量、品質外,更能回應消費者對於食品安全的期待,更能提高自家品牌的競爭力。而臺灣零售通路業者,目前多以農產品契作或保價收購等方式,來穩定其農產品供貨來源。鑒於日本與台灣農業面臨許多共同的問題,日本零售業者與農民合資共同設立農場的合作經營模式,可做為未來農業發展及跨域合作的參考。
【參考資料】
http://www.aeon.jp/agricreate/farm/index.html
http://www.itoyokado.co.jp/special/harumi/farm/index.html
http://www.cdri.org.tw/content/expert/expert01_in.aspx?sid=154
http://www.fujitsu.com/tw/vision/2014/casestudy/aeon-agri-create/
105年農業創新經營模式研討會-LAWSON演講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