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農蕉流地-將剩食翻轉成勝食
林慧瑜(屏東縣青農聯誼會萬丹分會/會長)
張雅淳
香蕉是台灣非常重要的農作物之一,在60年代,台灣香蕉外銷日本,佔全日本進口量的82%,因此有香蕉王國的美名。然而至2020年為止,台灣香蕉對日本外銷量減少至不到1%,屏東是全台香蕉最大產區,近年來香蕉出口少,大部份都轉為內銷,導致供需不平衡,造成綠蕉產地價格長期都在低迷狀態。筆者返鄉從農12年,種植香蕉面積二十甲地,多次遇到香蕉盛產價格崩盤,看到香蕉去化的新聞年年出現,內心總會思考如何在價格低落時的剩食,能翻轉成勝食。幸運遇到一群青農伙伴,相互交流,有了推廣友善耕作與推廣綠蕉料理的想法。
友善耕作的心路歷程,發現要永續農業達到生產和生態的平衡及食的安心,就是要從生產源頭做管理做產業鏈整合,進入商業模式化,進而農業經營效能及生產力提升。筆者在2022年獲選百大青農,2023年接任屏東縣青農聯誼會萬丹分會會長,希望能在農業領域,推廣友善耕作,與大地共好。
生產源頭管理
俗話說種田先養地。作物的管理和照顧人是一樣的道理,在田間種植香蕉觀察到,當植株營養充足時,免疫力好,植株較不容易受病蟲害攻擊。在2016年考取農藥管理人員證照,瞭解如何安全用藥。當遇到病蟲害,檢視流程的順序是光照度、通風性、水、營養,最後才是用藥。產銷履歷的優勢可以結合中西醫各項特長,取其最適合的管理方法,透過專業能力的學習,瞭解如從何安全用藥、減少用藥到最後不用藥,其可達到友善耕作,永續農業的目標。近年來推動許多便民的APP,例如田間好幫手、農務E把抓..等,都是農民的好幫手。農民可以透過更進步的方法在田間紀錄,瞭解作物生長到收成的詳細資料,販賣的價格也不比一般慣型農法的作物差。消費者能更安心採買。以香蕉作物為例,要種出好的香蕉,一定要找到對的方法和好的合作伙伴。善用網路資源可以查詢到很多資訊,也可以找蕉農的好伙伴-「財團法人香蕉研究所」從蕉苗採購、栽培管理,是最專業的顧問。讓務農生手也可以找到門路,事半功倍。進行友善耕作的田區,不噴灑農藥,在豐富的生態隨處可見。田間內的野草不需要噴灑除草劑,蓄涵水份,避免土壤流失,割除後雜草還可增加土壤的有機質。
香蕉特色分析
國內的香蕉在收成後,需經過催熟,綠蕉才會轉變香軟可口的黃色香蕉。國內香蕉的食用比例約有75%是作為鮮食蕉,有25%是煮食蕉。但是未經催熟綠蕉營養價高保存期限較黃蕉久,含豐富鉀、鎂、鈣、膳食纖維、快樂荷爾蒙-色胺酸、及優質抗性澱粉。現代人有較多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問題、睡眠障礙、憂鬱及減肥族群想要增加飽足感及促進腸胃道正常循鬆軟的煮食蕉,營養又可以多樣化料理。發展新食用方法,對未來銷售一定更有幫助。
綠蕉是好食材的一種新選擇或做機能性開發的好商品。綠蕉蒸熟去皮,使其生蕉的澀味就會消除,口感鬆軟綿密很像是馬鈴薯、芋頭、菱角等,老少咸宜。可開發不同的商品增加銷售價格,提升綠蕉的價值。若能開發綠蕉多元食用,讓香蕉不只是鮮果,更可以做主食及料理,定能成為食用文化養生新風潮。讓綠蕉從產地直接到餐桌(農村廚房),可以達到減碳哩程數。消費者願接受綠蕉料理。也更能帶動農業經營效能及生產力提升。
商業模式化
綠蕉製作的商品可以有多樣變化,但巿場少見有此類商品,目前巿面上有如記食品公司推出的綠蕉薯條,消費者反應口感與巿售馬鈴薯條很像,接受度也佳。未來開發潛力可期待。為能有效推廣綠蕉料理,與專業廚師林政穎老師、谷桑路法尼躍老師進行食譜開發,試做了綠蕉乳酪球、綠蕉濃湯、綠蕉鹹粿等料理。為能瞭解民眾對綠蕉料理的接受度,設計問卷,安排國中小的學生及民眾約150位試吃及填寫問卷。更確定巿場對綠蕉的接受度。接下來還可以尋找合作廠商,開發綠蕉料理及綠蕉料理包,利用網路平台推廣,拓廣綠蕉的巿場。
在地連接國際
在農業經營與生產力提升不能不談到SDGs,聯合國在2015年提出2030永續發展目標SDGs確保糧食安全,消除飢餓,促進永續農業。友善環境,生態共存,尋找生產和生態環境守護的平衡點。返鄉務農是傳承、是愛、是友善,在友善種植到推廣綠蕉,相信可以把剩食翻轉成勝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