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害蟲防治技術報你知
:::

智慧害蟲防治技術報你知


你的農作物有害蟲迫害的困擾嗎?抓了一隻蟲,還有千千萬萬隻害蟲在等你! 
除蟲害通常都需要靠經驗,農民們需要親自去田裡實際觀察、找到並消滅,漸漸地蟲害在台灣形成了不可忽略的課題,若無法做到有效的控管,農作物可能受到極大的損失。現在農民可以透過病蟲害綜合防治策略來進行管理,從而有效提升控管效率,但近年來在面臨缺工與高齡化的問題下,不得不找出替代方案,隨著科技日新月異,應用及導入蟲害管理的科技設備迎來一個轉變的契機。

諮詢病蟲害的最佳小幫手
過去,農友需要多年經驗才能準確判斷作物被害的原因,現可透過「農業病蟲害智能管理系統」,使農民在作物栽培過程中能自主判斷病蟲及對應防治手法。另一方面,專家的研發成果透過後台編輯就能成為精緻網頁資訊,能輕易將整合後的研發成果呈現出來,有助於讓研究結晶傳承並有效將研發成果直接教導農民應用,落實農業安全生產,農藥低使用量,減少食安等問題。另開發Line「病蟲害諮詢小幫手」及「病蟲害情蒐APP」,Line小幫手會針對聊天內容進行語意分析,若聊天內容中符合病蟲害系統之關鍵字,會立即主動推播相關資訊;透過病蟲害情蒐APP,系統中記錄大量植物病蟲害發生種類、發生時期、地理位置等資訊,以作為未來輔助植保界同行或植物醫生進行田間即時診斷病蟲害種類的有力輔助工具。

AI+影像識別 害蟲監測很省工
傳統病蟲害的檢測資訊,通常是透過黏蟲紙,它的檢測的時間通常需經過一至兩週,最後由實驗室裡計算的結果整合後傳遞給農民,此方式不但耗時且耗費人力。然而,現在藉由影像辨識技術、人工智慧與物聯網技術的整合可以發揮自動化長期監測蟲害的功能,同時搭配環境溫濕度與照度的感測資訊,可以建立智慧蟲害整合管理的策略,並且可以即時將整合過後的資訊傳遞到農民的手上,讓農民能夠在最短時間更有效率地進行作物的管理。
目前這一套智慧型害蟲監測系統,在過去兩三年以來已經分別在嘉義、雲林、臺南這幾個地區設置,約有十幾個場域,總共有近百個AIOT監測節點。監測作物的種類包括番茄、洋桔梗、蘭花及種苗等。設備安裝後,隨時可以知道如何去進行病蟲害的管理,與農作物的作業的改善,有效的解決溫室蟲害的狀況。此設備具有IP65的防水功能,不僅適用在溫室,還可以在一般的田間使用。它自帶一個太陽能板可自行提供電力給自己,若不甚斷電,它自有儲存的電力可以自給自足半個月,此外,害蟲辨識系統可以提供農民即時的害蟲、病害、環境等資訊,提供作物(栽培綜合防治)蟲害整合管理在監測上的需求。在伺服器與軟體上會串連相關數據產生報表,提供給農民每天即時的田間資訊或是月報及季報,這些資訊及報表衍生的農事場域管理效益,便有助於進行早期病蟲害防治,不止可以降低栽培作物損害,也因為農藥及資材使用量的減少,可以同時降低成本支出與改善栽培環境。

稻作健檢新利器 褐飛蝨無所遁形
褐飛蝨為臺灣二期作主要的水稻害蟲,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統計,褐飛蝨平均每年會造成水稻植株快速枯萎,嚴重影響生長狀態,降低其產量與品質,導致三至四成的產量損失。為讓農民隨時可監測田間是否有遭遇褐飛蝨之危害,下載褐飛蝨智能化監測與警示系統」APP即可輕鬆達到,僅需使用自己的手機操作,方便又簡單,因系統還在持續更新,目前暫時支援Android 系統。再搭配簡單的設施(自拍桿)即可針對你田間的飛蝨數量變化進行監測,它即時的回傳到你的手機以綠色、黃色、紅色來呈現不同飛蝨族群的數量,此數據的使用可以讓你快速即時的掌握族群的變化,精準的用藥,降低農藥的使用量。

無人機防治作物害蟲 省工又安全
隨著農業機具發展日趨成熟,經常能看見無人機在田間噴灑農藥及監測作物生長狀況。雖然無人機施藥效率高,但劑量的精準度還有待加強,準確地施藥劑量是病蟲害防治的重要關鍵技術。然而影響施藥效果的變化參數有很多,例如:藥劑的品質、特性、施藥時的飛行高度、飛行速度以及噴頭類型等,所以要完美的達成無人機精準施藥所要具備的技術相對的更高,所以它可以說是一種高科技的施藥工作。為了讓無人機農噴的代噴飛手可以盡速地學習正確的施藥作業,近年來透過農業藥物毒物試驗所獲得的這些施藥參數就可以讓沒有經驗的人可以輕鬆操作,確保這些藥液的均勻藥效發揮,同時達到施藥安全以及正確防治病蟲害的目的。

隨著智慧技術應用日趨成熟及廣泛,不僅為人們帶來便利生活,更造福辛勞的農民,讓過往耗費大量人力、時間成本的蟲害防治工作簡單化,未來透過科技持續優化及整合為蟲害管理開啟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