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零開始,青農張建豪與「秝豪花生」開創農業新價值
:::

從零開始,青農張建豪與「秝豪花生」開創農業新價值

文/郭燕鳳 攝影/李碩 圖片提供/張建豪

 

「返鄉創業的契機,主要是擔心父親過世後獨居的母親,我相信陪伴是最好的做法。」第一屆百大青農張建豪滿臉的不捨與堅定。

從事保險業的張建豪完全沒有務農的經驗,思考現有資源後,他決定製作販賣「花生」產品,初期向兄長購買花生進行加工銷售,之後改為自己耕作種植,從2分地起家,到現今已承作3公頃的農地。

回想第一次栽種花生的窘境,張建豪指出,花生田不能連作,農業新手的他根本不知道,收成不好導致賠錢,母親甚至一度勸他:「別種了,跟專業的農夫採購花生吧!」因著信仰,張建豪沒有放棄,不斷充電學習,終於種出高品質的黑金剛花生,保有抗氧化的天然花青素和清甜香脆的口感。

因緣際會下,張建豪接觸到農糧署「提升農業產銷班經營管理軟實力計畫」,心想這是個打造品牌的機會。行動力滿滿的他便著手邀集在地農友13人,迅速成立「土庫鎮雜糧產銷班第23班」。經由軟實力計畫取得CPC輔導團隊的協助,「秝豪花生」的初期包裝設計出爐,並展開品牌經營之路。

被南部太陽曬得黝黑的張建豪笑著說,返鄉創業後才發現,這裡的花生農夫依然採傳統作法,收成後在馬路上晒花生,再交到盤商手上,價格不具競爭力。「我想把花生產業做起來,透過建立品牌來提升花生的價值。」因此才有「秝豪花生」的誕生,品牌名稱取自台語你好「哩賀(lihor)」的諧音,象徵著友善與在地的價值。

隨著生成式AI興起,張建豪這位科技農夫亦不落人後,學習運用CHATGPT分析「秝豪花生」的產品區隔、市場定位,甚至是規劃行銷方案等,根據其反饋調整行銷策略,並持續研發新產品如骰子花生糖(傳統口味、香辣口味),以提供消費者多樣化的選擇。

創業的初期並不順利,曾經發生產品賣不出去的情況。有著精算師頭腦的張建豪苦思對策,整合上下游資源,推動從生產、製造到儲存、銷售一條龍的經營模式。他重新優化生產流程(SOP),進行全方位的升級,引入機械化的收成設備

,以及花生乾燥技術,取代傳統的路邊晒花生方法,不僅節省大量人力,在衛生與工廠管理方面也做出重大改良,讓產品更符合現代加工標準。

俗話說:「落花生,落花果就生。」張建豪表示,種植花生並沒有高端的技術,只要適宜的氣溫和正確的土壤管理。花生喜歡溫暖的環境,最適合生長的氣溫範圍大約在25°C到35°C 之間,但花生不耐霜害,氣溫降至15°C以下時,生長幾乎會停止。在花生開花和結莢期,須確保適量的水分和穩定溫度的環境。

花生在臺灣每年可以收成兩次,農曆五至七月採收的稱為「春豆」,成長期135天左右;農曆十月至十二月採收稱為「冬豆」,成長期約105天。期間要注意的蟲害包括:赤葉璊(紅蜘蛛)、小綠葉蟬、小黃薊馬、甜菜夜蛾等,不一定是傷害土地下面的花生,所以可能會侵蝕葉片,影響植物生長。防治方法多採行整合性管理,包括:改善田間衛生(清除雜草)、輪作、調整土壤肥力(增施鈣肥、避免過量氮肥)、適當使用殺菌劑或殺蟲劑等。

花生採後的處理流程關鍵在於快速乾燥至安全水分含量(低於10%-12%)來防止發霉與黃麴毒素產生。因此,張建豪在新建的初級加工場域打造全臺灣第一台的直立式花生乾燥機,能有效將乾燥時間從七到十天,大幅縮短到只剩下兩天,效率大幅提升四倍,寫下花生產業自動化新頁。

如前所述,越南、泰國、柬埔寨、馬來西亞或印尼等APO會員國,當地農民若要栽種花生,首先得評估其所在地區的氣溫是否合宜;接著是土壤,要保持一定的濕潤度,過度黏重或堅硬的土壤都不適合。同時還要進一步評估乾燥技術,避免發霉、產生黃麴毒素,造成食品安全風險。

張建豪娓娓道來他的期望,未來,在產銷班的經營上,「我希望每一位農友都能專注在自己最擅長的環節,從耕種、田間管理、收成到品牌行銷,彼此分工,形成更有韌性的合作團隊。」

在品牌發展上,「秝豪花生」將力求差異化與在地化,以獲得更多顧客認同。我們希望透過安全驗證、低溫烘焙、健康加工品的推出,例如:承接郵局與在地的武德宮聯名之客製化花生禮盒,讓消費者不只吃到花生,更能感受到我們對品質的堅持與用心。

我們不僅積極推動數位行銷,同時,也將成立花生體驗工場,結合食農教育、花生體驗活動,讓消費者從田間到餐桌,完整感受這份土地的美好,讓更多年輕世代了解花生背後的故事,更希望把臺灣的優質花生推向國際,讓「秝豪」成為健康、安心、永續的代名詞。

樂觀的張建豪懇切地表示,最終,希望「秝豪花生」不只是品牌,而是一種責任感與承諾——對土地、對社區、對每一位信任我們的消費者的承諾。  


圖1、張建豪為農委會第一屆百大青農,專業在種植及加工,為推廣國產黑專業在種植及加工的張建豪為農委會第一屆百大青農。(圖片提供/張建豪)


圖2、張建豪從2分地起家,到現今已承作3公頃農地。


圖3、張建豪不斷充電學習,終於種出高品質的黑金剛花生。


圖4、傳統在馬路上哂花生的作法,當天氣不穩定,曝曬的花生萬一遇到大雨,將血本無歸。


圖5、「土庫鎮雜糧產銷班第23班」接受軟實力計畫輔導,並進行成果廣宣。


圖6、「秝豪花生」品牌名稱取自台語你好「哩賀(lihor)」的諧音,象徵著友善與在地的價值。


圖7、張建豪透過建立品牌來提升花生的價值。

圖8 、持續研發新產品如骰子花生糖(傳統口味、香辣口味),提供消費者多樣化選擇。

圖9 、蟲害不一定是傷害土地下面的花生,所以可能會侵蝕葉片,影響植物生長。

圖10、於田間引入機械化的收成設備,以降低人力負擔。

圖11、張建豪在新建的初級加工場域打造全臺灣第一台的直立式花生乾燥機。

圖12、黃建豪指出,花生採後快速乾燥可防止發霉與黃麴毒素產生。

圖13、土壤要保持一定的濕潤度,過度黏重或堅硬的土壤都不適合種花生。

圖14、品質優良的「秝豪花生」獲i郵購推薦獎項及雲林良品之肯定。


圖15、「秝豪花生」不只是品牌,而是對土地、對社區、對每一位消費者的承諾。


圖16、張建豪對 未來的期許,將結合食農教育、花生體驗活動,讓消費者從田間到餐桌,感受這份土地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