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經營專區
開創農業加值新模式
本中心團隊定位為協助農民團體發展經濟事業之經營管理輔導平台,由農業經營管理輔導經驗豐富之顧問專家組成輔導及教學團隊,提供農民團體經營管理能力提升之「輔訓合一」服務,結合訓練及產業輔導整合發揮最大綜效,以雙軌及分階段方式引導農民團體思考產業未來整體發展策略,重新排序思考邏輯引導創新思維,翻轉農業開創產業整合加值新模式。此外,藉由農民團體發展過程的經營知識與成果累積,運用多元的分享傳承方式,推廣專區及產業價值鏈發展模式,加速成功經驗的學習複製,引導農民團體持續精進提升。
專區的起源
為維護優良農地,改善小農結構與農地零星分散的農業經營問題,並強化農民產銷技能、提高農民收益、發展農民團體及農業企業機構經濟事業、促進地區農業發展,農委會於民國96年起推動農業經營專區示範性計畫,建立農地集團化利用之互利合作機制。
農委會以區域農地群聚利用觀點切入,輔導農民團體建置「農業經營專區」作為農業安全生產基地,透過契作生產整合專區內產銷班、農民、青農等,促進地區農產業合作結盟,發展共同經營合作模式,同時建立與消費市場通路合作模式,進而提升農民與農民團體之整體收益,帶動產業永續發展與落實農地永續經營。
什麼叫做農業經營專區?
所謂農業經營專區,是以農民團體及農業企業機構為專區經營主體,選定實際可經營之耕地面積100公頃以上之範圍,採由下而上共同參與方式,農民團體及農業企業機構整合專區內農民,政府給予專案輔導,進而維護優良農地,並建立安全農業之生產基地。
農業經營專區之建置,以3年為一期程,由農民團體及農業企業機構擬定經營構想書與年度細部計畫說明書向政府提出申請,執行時以簽訂「專區土地利用公約」,進行(1)農地利用、(2)組織整合、(3)培育訓練、(4)產銷經營,及(5)友善環境五大面向的農業經營整合與自主管理工作。
專區建置面向
主要期望能藉由農業價值鏈的盤點,透過人的努力、地的利用、物的優質及價的提升,營造產業轉型契機、發展農民團體及農業企業機構經濟事業、增加農民農業經營收入。
輔導面向
計畫輔導推動以產業價值鏈加值概念為核心,引導農業經營主體建置農業經營專區作為農業安全生產基地,由經營主體整合專區內生產的農產品,與農民契作形成緊密且穩定的供應鏈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