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下的玉米小農-鹿野鄉郭怡君
文/圖 詹欽翔 謝勁崙
走在鹿野鄉瑞豐村的道路上,兩旁盡是大面積栽培的鳳梨、茶葉、稻米等作物,卻有一棟鮮明鵝黃色小屋座落於玉米田旁,格外奪人眼目,它的主人正是獲選第4屆百大青農的玉米小農─郭怡君。
郭怡君因緣際會嫁來臺東,原與丈夫皆為上班族,為增加額外收入,曾協力在夫家土地上種植木瓜。2013年對郭怡君來說是人生之轉捩點,突如其來的天兔颱風將準備收成的木瓜果實全數吹落,造成慘重損失。基於果樹從種植至採收需較長時間,承受風險較高,讓她開始思考轉作其他作物。
郭怡君第一個想到的是她最喜愛的玉米。她觀察到鹿野地區農友大多種植糯玉米,因相較於糯玉米,水果玉米種子成本較高,幼苗時期蟲害甚為嚴重,又因水果玉米甜度較高,生長期易遭遇環頸雉啄食,照料過程繁雜、辛苦。惟出於喜愛並考量農產品獨特性及價值性,她最終還是選擇水果玉米為主要栽培品種,另外也種植玉米筍品種增加產品的多樣性。
轉作玉米的第一年,因栽培技術不純熟而致收成量低;第二年則吸取經驗,調整栽培管理方式,收成量提高許多。因無穩定的銷售管道,初期多半依賴同事及親朋好友協助推銷,滯銷的玉米只好忍痛作為禽畜飼料;第三年郭怡君意識到從農除了需具備基本農業知識與技術外,尚需打團體戰才能走得順遂且長久,於是開始到臺東區農業改良場參加農業訓練課程,期間接觸許多青農,也習得品牌經營及通路行銷技巧。郭怡君善用網路平台增加曝光度,建立自有Facebook粉絲頁─鹿野小農水果玉米品牌,將日常農事分享粉絲,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逐漸打開品牌知名度,並累積不少支持的顧客。
「務農很浪漫,但經濟上的支持非常重要」。郭怡君初次務農時就決定以無毒、安全的栽培方式耕種,嚴格落實安全用藥、合理化施肥管理,保障消費者食的健康。其出產的農產品皆以SGS外銷出口等級之 470項農藥檢測,為品質做最嚴謹的把關。郭怡君也精心規劃玉米田農事體驗活動,讓民眾了解玉米的生長過程,同時享受樸實的田園生活步調。此外,更以自家玉米筍結合鹿野在地薑黃、稻米製作美味飯糰,將鹿野在地農產品做最完美的結合,活絡農村社區發展。
為因應現今消費者追求新奇及重視養生風潮,郭怡君也專注於產品之研發創新。以知名的韓國玉米鬚茶為例,因明星代言即受年輕族群歡迎,於是她規劃將自己生產的玉米筍鬚加入枸杞、紅棗等保健食材,製造獨特且富有臺灣味的玉米鬚茶包,無形中有更多元的附加價值。
談到對青年務農的期許時,怡君建議「沒做好十足準備,千萬不要」來回應年輕人,因為她知道從農是條辛苦路。郭怡君因有家人技術及知識上的協助,務農之路已相對順遂。農產業常無法提供即時性的經濟支持,農友又多半採露天栽培,若老天不賞臉,作物歉收或產品供過於求,價格崩盤等外在因素,即可能造成心理莫大的壓力,因此若沒有強健的心理素質、家庭支持與承受風險的能力,建議別貿然投入農業。
郭怡君獲選為百大青農,透過專家、陪伴師的輔導,日益提升栽培技術,精進產量並降低產品耗損率;她期望未來能夠尋覓更多合作夥伴,同時分享經驗,協助青年於務農的正確認知,才能增加其從農意願,培育未來農業人才。
資料來源:臺東區農業改良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