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寶米從傳承到承載 粒粒皆辛苦
在2016年時,桃園市中壢區成立了一個芭寶米農場,種植了桃園3號芭寶米,裡頭承載了胡真萍一家的艱辛汗水,從原本傳統米食到後來包裝成品的芭寶米,透過實地體驗讓更多的人熟識這塊土地,也聯繫了附近地帶的居民情感,從過程中,營造出台灣傳統食物珍貴的價值。
延續的味道 好味道
芭寶米嘉豐米行是從民國六十五年起所建立起的米行家業,從小就接觸了這份事業的胡真萍,明白這份產業的辛苦,本來沒有打算繼承這份家業,由於哥哥的決心,使原本還在猶豫不決的她,決定共同攜手回來延續這份家業。
芭寶米團隊一開始製作,一路從生產、加工、銷售,團隊僅僅十個人,胡真萍的媽媽負責米店的經營,爸爸與哥哥則是碾米廠,後來成立了中壢水稻產銷班,為了維護好的水稻品質,他們涵蓋了種植、銷售、販賣形成一條龍的銷售模式,也讓附近的農民學習到品種與種植技術改良的指導,改善水稻的品質,才包裝販賣。
喚醒台灣人的記憶不容易
從民國九十九年起,種植了桃園三號米,直到一百零一年成立的芭寶米的品牌。米店的銷售方式一開始只是單純的賣米,但有了芭寶米的品牌後,他們開始學習經營品牌,由於時代的進步,科技產業發達,他們決定從網路上經營銷售芭寶米,起初他們還不熟練網路行銷為品牌銷售,透過一步一步的學習,到現在的網路推廣上有模有樣,由於外來的飲食文化衝突,台灣人的飲食習慣漸漸的不再是只有米飯的存在,所以芭寶米農園在經營方面也利用了稻米與許多商品做結合,另外也種植台灣黑豆,讓土地輪作、生態平衡,永續經營。
食地體驗 甦醒台灣的傳統文化
食農教育計畫讓台灣各地的人都可以到村莊裡體驗種田的工作,這個活動對於他們來說,不只是讓各地的人認識了農田,更結合了附近的農民,因為活動人數較多以及人手不夠的情況下,無論是田地的使用,或是解說黑豆導覽,附近的農民會很熱絡的幫忙,有時會還會牽動到其他里的居民,這個活動將這個地緣感情,向上爬升了一個溫度。
小小職人實境體驗,讓在都市裡的小孩,有機會能夠下田去體驗農田生活,以及接觸到台灣傳統的食物,例如有草仔粿、紅龜粿、麻糬,這些本該在台灣社會上常見的食物,現今以慢慢的減少在市場上,芭寶米團隊透過活動,讓台灣的民眾可以接觸到台灣的傳統文化,不讓這些飲食文化消逝在台灣之間。
資料來源:https://www.peopo.org/news/506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