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農返鄉打拼從農 力求重振歸仁農業
:::

青農返鄉打拼從農 力求重振歸仁農業

       臺南場第四屆百大青農張清文,從小在臺南出生臺中長大,到臺北念大學,主修的是電子科系,從農這條路,是嚮往也是因緣,大學時期參加登山社,非常熱愛戶外活動,喜愛徜徉在大自然中。後來因為父親身體狀況的關係而決定舉家遷回了故居,而母親會利用照顧父親時餘,與長輩學習種植水稻貼補家用,也成為了他後來決定轉業從農的一個的契機點。

       張清文表示他剛踏入農業時懵懵懂懂,連最基本的鋤頭都不會拿,剛回到臺南時在南科任職工程師,但因為不喜歡那裡的工作環境,加上家中剛好有些土地,所以就利用工作之餘增進農業知識,並且進入農民學院受訓,參加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的課程,直到在善化雜糧農場實習觀望了一年多後,才確定自己內心是真的想走這條路,正式決定投入農業。他提到剛開始接觸農務時,租地是一個非常大的難題,身為農夫最重要的就是有田可耕,一開始老一輩的務農長輩都不願租給他,後來是靠著爺爺的名號以及努力地與地主溝通才順利租到農地耕作,他也認知到在務農上人脈非常重要。

       張清文將農場取名為「畦詩農場」,名字裡有田有土,並期許從農這條路能如寫詩般自在,目前作物主要為水稻、大豆、芝麻、地瓜、鳳梨,皆已通過無農藥檢驗。目前農場的農務主要由張清文以及其母親負責,經營的方式都是露天栽種,所以都要看老天爺臉色吃飯,他提到像是之前的寒害加颱風,就讓他吃足了苦頭,先是稻苗被凍傷,翻耕了許多太脆弱的稻苗,後來採收期的颱風,又把許多飽滿的稻穗都打落,他形容真是「欲哭無目屎」。清文從農後也開始關心在地的農業,歸仁地勢平坦,其實良田眾多,但因老農年紀漸長,加上沒有年輕新血投入,只能任由其荒廢實在是可惜,加上現在食安意識普遍提升,講求環保碳足跡。如果能妥善利用合理化的栽培技術,配上歸仁的地利之便,創造新鮮、無毒、在地的農產品,在歸仁從農其實是有極大發揮空間,所以他與謝丙寅等人共同成立了「歸農棧」平台,希望能吸引更多歸仁青農返鄉一起打拚。

       當農夫也是種創業,需要計算成本,尤其是時間,張清文表示他不是以產量為主要重視項目,而是以扣除成本後的收益為主,因此他從不浪費時間做與收益無關的農耕工作。同時他也意識到唯有產業升級,出路才會更為寬闊,因此也規劃將農耕生產與觀光休閒結合,進而提高利潤。未來他更希望能夠推動農都共生計畫,包含提供農村菜園,讓有興趣的人體驗種植,並成立都市糧倉,類似一種無人商店的概念,採會員制度,讓自家農產品開闢更多通路。他也提倡年輕人,其實務農這條路不差,只要肯腳踏實地好好的做,老天爺是不會虧待你的,未來還有更漫長的道路等著開拓,大家一同攜手前進,希望能為歸仁寫下美好的歷史。

資料來源:臺南區農業改良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