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入農村社區產業重拾愛與健康,工程師找回最真實的自我
是什麼讓一位主任級的高薪工程師願意放下11年資歷與大好前程回鄉推動農業?原來一切力量都是起源於對家庭的愛。嘉義縣布袋鎮的蔡吉隆先生在民國96年以前任職於高雄的網路資訊公司,擁有高級電信工程師證照與ITIL資訊平台國際證照,領導十多人的團隊,前程似錦。吉隆因父親早逝,7個姊姊陸續出嫁,而高齡的老母親在家鄉無親人陪伴,讓獨子的他一直在思索是否該回鄉?雖然吉隆每個禮拜都會撥空回布袋鎮探望母親,只是隨著母親年齡漸增,他回鄉的渴望也越來越深。民國95年開始接觸農委會新農業運動,參與漂鳥營與築巢營活動,深入了解許多臺灣在地農業現況與農場的經營發展,對家鄉產業有了更多的認識與認同,評估後認為設施精緻栽培是值得投入經營的農業目標,因此毅然瀟灑回鄉從農。
民國96年剛開始從農時吉隆想做的是有機栽培,但試過後因現實生活的壓力暫緩進行,改以產銷履歷的生產為策略。他的啟蒙老師是產銷班班員,老前輩大部分施行慣行農法,只求產量不重視品質與安全,青年農民回鄉的好處是接觸新的資訊後可以分享給不熟悉電腦操作的農民,因此吉隆被選為布袋鎮蔬菜產銷班第六班的班長,他由參加農民學院許多訓練課程後,對產銷履歷的觀念與具體作法更為明確,自民國97年先以自己的產銷班來推動,並由本場與布袋鎮農會協助輔導,請願意參與的班員依規定栽培管理與安全用藥,不太會填寫表單的班員則由他協助,許多困難一一努力克服後順利推動,產銷履歷是紀錄生產過程,可以回顧思考如何改進,也提升了當時小番茄的宅配價格。
民國98年配合農會推廣也開始實施吉園圃認證,因近年來消費者重視食安問題,吉隆強調要以良心事業來經營農業,把產品當成自家人要食用的蔬菜,並以此目標來警惕自己,吉隆笑談農藥有好幾百種,其中有合格與不合格的農藥,推動吉園圃及產銷履歷是提供農民及消費者一個安全的標準,以不濫用農藥與非法使用農藥為目標,避免有些人為了好的價格與收成忘記消費者的健康,他把這樣的觀念推廣給班員,不可以自己不敢吃的東西還銷出去給別人吃,以「實在用心、食在安心」為口號,本著良心來種植。雖然剛開始推動產銷履歷感受不到收入的增加,但加上吉園圃認證後,在拍賣價格上就有很明顯的差異了,這是配合農政單位輔導所獲得的成果,目前幾乎布袋鎮全部的產銷班都推動吉園圃認證。
吉隆在網路上架設「吉谷」溫室蔬果農園的行銷頁面,接受顧客網路下單,但大部分顧客還是透過電話宅配,他所培植的苦瓜、南瓜及番茄都擁有產銷履歷與吉園圃的雙認證,良好的品質經由顧客口耳相傳累積許多忠實粉絲。他時常告訴班員,精緻農業要往上提升收入才會好,如果只靠拍賣市場所給的浮動價格收入會不穩定,經營宅配能讓收入增加,這也是為什麼這幾年大家都要種植小果番茄,因為農民看到實際的效益產生,但也不是每個人種植小果番茄都成功,生產者也要注意產業現況,同一個產業太多人投入,市場一定會有達到飽和的階段導致產銷失衡,所以目前吉隆並沒有每期作都種植小果番茄,審慎評估當地環境後他選擇了洋桔梗輪作來分散可能的風險,並且不斷精進技術提升品質,才能有穩定的收益。但由於農業的特性,除了植物工廠與溫室栽培之外,於戶外露天栽培或使用網室栽植作物的農民,在收入方面真的是要看天吃飯,若是風調雨順並有用心在栽培管理,收入大部分都會增加,但若遇到天災,像是在88風災過後苦瓜一夜乾掉,就全都沒辦法採收了,所以田間排水一定要做好,即使遇到天災,至少還能保有一部分的收入。
身為鄉村中少數年輕人的吉隆,在忙碌的農事中也不忘回饋村里,一肩扛起了許多職位,現任布袋蔬菜產銷班班長、菜舖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與嘉義縣鄉村發展協會理事,他所帶領的產銷班在民國101年獲選全國十大吉園圃產銷班,得到榮耀後更讓他體認到團隊的經營十分重要。熱心公益的吉隆曾說過:「我們用心做這些工作的影響在哪?是要影響我們附近的農民,帶動我們的鄉民一起來做,大家都有好收成,大家共好」,的確,單打獨鬥的力量有限,讓整個社區一起提升,才能明顯促進農村產業的成長與繁榮。吉隆所在的菜舖社區參與了農委會農村再生培根計畫,此時已進入第三階段的核心班,協助凝聚社區共識與提升社區自主能力,待完成第四階段的再生班後就可以擬出農村再生計畫,在政府的支持下,相信他在朝「永續經營」目標的道路上可以走得更順利。
從農路上,吉隆覺得自己最大的改變是身體變得更健康,他笑說不知是否心寬體胖的緣故,許多年輕人回去後都變胖了。原本從事電腦工作時,常常凌晨12點過後才入睡,在資通發達的年代更是24小時待命,只要有需要,再晚都得回到公司處理突發事件,那時肝指數長時間偏高。而從農後除了作息回歸正常外,也多出許多時間可以陪伴母親與妻小,之前在高雄上班時,一個禮拜才能夠回家一次,現在可以陪孩子做功課、玩耍或是帶他們去體驗農業,這樣簡單卻幸福的生活,才是他所想要追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