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老師傳承父業情,回鄉蛻變成雜糧大佃農
:::

青年老師傳承父業情,回鄉蛻變成雜糧大佃農

  臺南市學甲區的r先生目前未達而立之年,卻已回鄉從事農業五年有餘。一個大學畢業、希望在補教業裡能闖出一片天的年輕人,從待了八年的中壢回到了成長記憶中的學甲農村,已經習慣大城市生活步調的小夥子,為何會想要回歸農村生活呢?只因爸爸的一句話:「在外地為別人打天下,倒不如回家幫自己打天下」,而且父親長年操勞,身體已出現各種警訊,心疼父親的心也讓育承情繫故鄉。

  大學主修化學的育承,剛開始從事農業時是十分艱辛的,無論是農機具的操作與維修,或是作物的栽培管理, 都是完全陌生的領域,所幸爸爸一路牽成,並且遇上許多貴人相助,他特別感謝中興大學植病專家蔡東篡教授、畜產試驗所恆春分所的陳嘉昇博士,及從事雜糧產業多年擁有豐富經驗的黃郁仁與蘇榮燦大哥,讓育承少走了很多冤 枉路。

  更幸運地,育承入選為102年度青年農民專案輔導對象,他覺得專案給予他最大的幫助是,只要問題提出都會有臺南場輔導小組成員主動回應,感受到農業人的熱情,像有關農田供水問題,熱心的農委會輔導處王勝平技正就幫助他向農田水利會溝通並且給予建議,而輔導陪伴師連大進先生也給予他很大的協助。連大進先生退休於臺南區農業改良場,個性勤勉踏實,輔導次數總是加碼再加碼,只要青年農民有需求,連先生總會在最短的時間內給予建議與關心,可能30分鐘前才跟他通電話,馬上就現身在田區中了。育承笑說陪伴師都會去幫他巡園,定期提醒他品種的選定、播種合適的季節、播種的深度與數量、病蟲害防治等?,大小的會議也都會陪伴他們參加,簡直像另一位父親般地關照他們。

  育承剛入行時與父親共同種植青割玉米、硬質玉米與綠肥大豆,第二年除了幫忙家中農事外,也開始自行種植小麥與黑豆,收成的小麥與知名的麵包業者合作,並且也研發了黑豆茶。其實一開始的種植面積只有1.7分地,在父母親的協助下,租賃多筆農地且加入大佃農行列,並與臺南市西港區公所契作簽約,代耕了400多公頃極大面積的青割玉米。目前家中有3位自家成員(父親、母親與舅舅)協助育承農業經營,在西港也和當地包含整地、 播種、中耕培土與採收的代耕團隊合作。年輕有想法的他,除了目前種植的青割玉米、硬質玉米與黑豆外,未來希望青割玉米能乾溼分價出售,也積極探索如何種植小米,以豐富自己的作物品項,希望透過青年農民專案輔導小組的協助,建立「劉家黑豆茶及黑豆醬油」品牌,跨入二級產業。

  農委會輔導處目前正試辦「雜糧及青刈/貯作物產業鏈整合」輔導工作,期建立青農群聚輔導模式。育承與另外4位同在本場轄區的青農共同接受產業群聚相關輔導,由農委會輔導處建立平台,請相關 單位協助並橋接資源,支援青農與酪農協會、加工業者規劃產業發展,就收購規範、穩定供貨及分級售價等建立共識,並導入科研發展快速檢驗技術及加工產品。相信青年農民們在專案輔導的豐富支援下,能夠穩健成長茁壯,成為農業界的棟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