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新貴~返鄉從農~走進稻香的世界
周杰倫的稻香歌曲中寫道:「還記得你說家是唯一的城堡,隨 著稻香河流繼續奔跑,微微笑,小時候的夢我知道。」高德繽從小家中就是從事水稻生產,原本於電子業穩定上班,但因父親年事已高,決定返鄉接手,由商轉農,就這樣慢慢走進了稻香的世界~
子承父業、放棄高薪 從電子業跨入農業
德繽於健行科技大學電子工程系畢業,在上市的金像電子股 份有限公司上班7年,一路做到課長,之後轉至旭福電子公司上班5年,一共在電子業做了12年,再從事半導體業務5年,7年來事業順利、收入頗豐。民國97年間父親突然告訴德繽,他年紀大不想種田了,想把農田處理掉並把農機具賣掉,德繽深思熟慮 後決定接下父親的事業,但他需要時間銜接。由於父親從小就從 事水稻生產及代耕事業,練就一身水稻栽培功夫,於是在答應父親接棒後,就一邊上班、一邊在父親的指導下學習耕田種稻,就這樣持續了3年。到了100年時栽培面積增加至12公頃時,雖夜以繼日的工作還是忙不過來,不得不在農與商之間做個抉擇,於101年起專職種起水稻,放棄原本高薪的電子業,就這樣正式成為稻農!
百大計畫輔導下,生產模式產生改變
成為專業稻農後,在技術及資金缺乏下,一次和朋友們聊天下得知農委會百大青農的專案輔導計畫,德繽在水稻生產上雖無問題,但其他種植作物技術(如:甘藷)及資金缺乏下,如果有人能幫助他解決是再好不過的事,於是決定參加遴選。
很幸運的通過重重難關順利錄取第3屆百大青農,由本場推薦葉俊巖老師作為陪伴師,葉老師為改良場副研究員退休,因為德繽以栽培水稻為主,陪伴師就把經營焦點集中在水稻,但德繽水稻只栽培1期,老師建議種植甘藷來輪作,並協助種植甘藷的方法、提供種苗..等,逐步以甘藷發展為輔,並以提升附加價值為經營方向。目前德繽與老師討論後種植方式為水田11-12月整地及除草,2月中旬開始插秧,4月-9月開始種植甘藷及採收(水 稻7月採收),然後9月至翌年1月種植蘿蔔,就這樣循環下去,以旱作2期及水稻1期,如此水旱田輪作模式下進行。
德繽在進入百大青農輔導計畫前,農機具已有耕耘機、甘藷翻藤機、植保機…等多種的農機具,自己有能力負荷水稻耕種;加入百大青農輔導計畫後,水稻經營面積從38公頃增加至50公頃;水稻收穫量由120,000公斤,收入金額289萬元,增加至300,000公斤,收入金額690萬元。甘藷之栽培面積 則由104年之0.7公頃收穫18,000公斤,收益36萬元,105年增加 至1.2公頃收穫54,000公斤,收入金額45萬元,輔導後實際總利 潤增加 450萬元。目前水稻收入的80%供應糧商、公糧,每季保 留20%,約2萬5000公斤稻米,利用市集及網路自產自銷;甘藷方面則為契作生產。
離譜的米~添福米(米譜)
俗話說:「沒有人要求你必須卓越,除了你自己。沒有人能 一步到達卓越,只需每天進步一點點。」隨著生產上的穩定,雖然水稻8成以供應公糧為主,但德繽利用剩下2成打造屬於自己的品牌,覺得沒必要去做第一,但是可以去做唯一,於是以父親的名字為名創立了“添福米”,希望以祖譜的「親緣」概念,杜絕劣質的混種米,讓民眾吃到真正臺灣米的特色口感與特性,於是就以“米譜”為品牌,為何要取為米譜?德繽說:「因為離譜到好吃的米,所以叫離譜(米譜)」。對德繽而言,SGS藥檢零檢出,是做農夫的基本要求,誓言要讓民眾吃到臺灣安心好米。
未來的路還長,確立目標與理念
人們常說:「成功不是將來才有的,而是從決定去做的那一刻起,持續累積而成。」德繽也深信不疑,未來除水稻可持續擴充面積外,也不忘學習種植其他作物來增加自己產品豐富度,現行的栽培法是採慣行農法為主,目前迫切需充實的是有關農藥施 用等相關知識,考取農藥代噴技術人員證照及農藥管理人員證照,跟上?代以解決人力不足的問題。德繽說:「水稻或其他作 物均需質量兼顧,收入才會穩定,另為配合政府政策,顧及食安與生態問題,往後也會朝友善及有機的經營理念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