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柏叡 鯉魚山下的有機傳承者
:::

陳柏叡 鯉魚山下的有機傳承者

       明淳有機農場位於鯉魚山下的東華有機專區內,優美寧靜的田區內傳來喧鬧的談話聲,聲音的主人不是別人,正是本文的主角花改場第四屆百大青農陳柏叡。

務農世家  三代傳承

       出生在農業家庭的陳柏叡對農業並不陌生,爺爺在年輕時就已經在花蓮吉安栽培韭菜,而爸爸也接手了爺爺的衣缽繼續務農,小時候就時常被爸爸帶到田間。「農田與泥土是我的遊樂場與玩具」陳柏叡笑著說。

       雖出身農業家庭,可陳柏叡並不是一開始就決定投身農業。成長的過程因深感父母務農的辛勞,大學畢業後柏叡直接投入科技業工作,希望走不一樣的路,但從事科技業的三年間,他漸感其辛苦並不亞於田間工作,與其如此倒不如返鄉歸田來的自在、踏實,幾經琢磨,三年前便決定回到花蓮開啟自己的從農道路。

重回田間  從零開始

       近年因食安及環保意識抬頭,有機農業越來越受到重視。但對他而言,家中有機農業的起步可說是相當早。父親從農之初也是利用慣行農法,但可能因長期施灑農藥讓身體一直不佳,因緣際會下接觸了有機農業,為了自己及顧客的健康毅然決然踏上有機的道路。

       有機農業之技術門檻可不低,回家從農也是吃了不少苦頭。父親除讓他與家中的雇工一同工作鍛鍊農事技術外,也要求他觀察作物生長、土壤、田間環境等狀況以及在農事上遇到的問題,並每晚進行報告,愛之深、責之切,陳柏叡不免受到父親諸多責罵,但在父親嚴格的訓練下,除技術逐漸純熟外,在農場管理上也步上了軌道,父親也才放心將部分田區交由他全權負責。

穩健經營  不斷精進

       接手農場位於東華有機專區內田區生產的責任後,有扎實的訓練當後盾,農場作物生產期程的安排與作物品質、產量皆十分純熟、穩定。因主要客群多屬家庭為主,作物生產策略以多樣化為導向,全年生產的作物種類高達六十多種;銷售方面除永豐餘、主婦聯盟等通路,也透過社群網站及每週固定於花東好事集設攤向一般消費者販買,長久下來也培養了不少死忠顧客。

       雖然農場產銷皆稱穩健,但陳柏叡並不以此為滿足,藉著與花蓮農改場合作進行新技術之試驗,獲得栽培管理上一些新的知識與前端農業走向;另外也積極參與該場的訓練課程及青農交流活動,除充實自身職能外也激盪出許多嶄新的想法,讓自己能不段精進。

食農體驗  推廣理念

       農產生產之外,帶領民眾進行農事體驗活動也是農場的工作項目之一,「食農教育其實從我爸爸的時代就開始了」陳柏叡說。父親從事有機農業以後,為了推廣有機理念,常常帶著親友及民眾進入田間,讓大家認識什麼是有機農業及其理念,也算是食農教育的先驅者。

       正式接觸到食農教育後,認為現今消費者與生產者之間的確是脫鉤的,非常有必要透過食農教育來恢復兩者的鏈結,於是主動聯絡學校等機關團體,邀請他們進入田間進行食農體驗,這樣的操作下來反應非常良好,現今已常有團體預約體驗,連太平洋島國青年也慕名來訪,而體驗者也多給予正面的回饋。「讓我非場有成就感」陳柏叡略顯驕傲的表示。

漫漫有機路  穩穩地走

       儘管農場現在產銷都有成績,但陳柏叡對於明淳農場的未來仍有很大的期望與想像。「我想讓明淳成為花蓮第一間有機種苗場」發展有機種苗並提供優質的種苗提供給花蓮地區的農友一直是柏叡想挑戰的項目;「再來繼續發展食農教育」將食農教育的活動更加深化,除了將活動設計精緻化外,更要加強「教育」的部分,持續翻轉消費者的觀念。「唯有擴大消費市場,產業才能繼續壯大」柏叡表示。

      有機農業發展的道路還很漫長,未來也難以預測,唯一能確定的是,鯉魚山下明淳有機農場一定能穩穩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