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里天賜糧源鍾雨恩返鄉從農
:::

富里天賜糧源鍾雨恩返鄉從農

  「青年農民」專欄系列報導 
協助農民改善生活 實現另一種社會福利 
                                                                                                                                                      劉怡伶/文 


       富里鄉秉持「天賜糧源」理念,返鄉務農的青年鍾雨恩,碩士念的是「社會福利」,只因指導教授的一句話:「透過協助農友改善生活,何嘗不是另一種方式實現社會福利?」;這讓他決定返鄉從農。鍾雨恩說接觸後,他才知道「農業絕對不是沒落產業」,他強調,現在有很多年輕人投入,一方面傳承老農經驗,一方面讓農業重新灌注與時代結合的新農業生命。 
以「天賜糧源」為品牌 
  鍾雨恩說,父親回鄉陪爺爺之際,也開啟他踏入有機農業。與一群有機小農組成在花蓮縣富里鄉有機米產銷班第十六班,目前有機水稻驗證耕作面積約三十公頃,並以「天賜糧源」的品牌協助產銷班三十位班員,進行農作物行銷。 
     種田講求「天時、地利、人和」,富里山青水秀,沒有工業污染,佔有地利之便,但農民再怎麼努力,最後仍須看老天爺臉色。他說,生長期間希望多吹風,抽穗期間拜託別下雨,收割期間颱風千萬別來,辛勤耕種,最終還是要看天吃飯。除推動友善土地外,一定要大家有穩定收益,以「農民福祉」為優先,是他努力的方向。鍾雨恩很清楚作田人的艱苦,希望落實「產與銷」間的合理利潤,並回饋給農友。 
推廣有機種植 提升競爭力 
  回到花蓮富里近五年,發現許多農村新面貌,老、中、青三代農民在世代交替過程中,為增加稻米產量及提高品質,各種場合常有不同意見的衝突。鍾雨恩提到,常看到許多年輕人,努力說服長輩改採有機種植,改良土壤,改變耕種方式,才能提升農業競爭力。 
      他也感謝農糧署東區分署、花蓮區農改場及富里鄉公所幫忙,如稻米常溫存儲或碾製發生問題,分署都會幫忙找專家協助診斷改善。 
      另鍾雨恩也提到,農改場不僅協助有機耕作技術,在病蟲害發生問題,也會先以LINE進行即時協助,並在最短時間趕到現場,更邀集專家到產銷班授課,減少農友交通路程的往返。 
       這一路走來,爺爺對他影響深遠,老人家一輩子務農,回到家鄉,爺爺還帶著他重新認識村落。鍾雨恩說,現在換他有能力,能夠去幫助隔壁鄰居的長者與農友們。 
透過品牌行銷 營造亮點 
  未來目標,就是要透過「天賜糧源」品牌,將產銷班內每位身懷絕技的農友,如溫媽媽泥火山豆腐、鄧爸爸手作棉被、桂圓媽媽手工車縫花布袋、謝媽媽客家粿、玉山媽麵包、雅各部落導覽,周爸有機黃豆、阿金爺爺甜玉米、文鐘哥文旦柚、鳳梨等季節作物與手藝,創造成每家農戶的亮點,點點連結成線,進而創成屬於天賜糧源,有機無毒的產品旅遊面。 
       要開啟農村新的型態,打破單純生產與消費的關係。鍾雨恩說,不論是消費者透過通路買到商品,來到產地認識農作,或是來農村旅遊認識農產品,最重要就是大家眼見為憑,看到好山好水的乾淨土地,與農友誠信耕作,認真生活的在地好手藝,這些優勢條件結合,一定會創造多面向,屬於農村好福祉的藍海發展。 
(行政院農委會農糧署東區分署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