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合作
食農教育探討健康生活的飲食選擇與課題,包含反思餐桌上食物的營養、安全、文化等飲食教育,進而參與關心食物來源、生產方式、農村與環境等農業教育,以培養學童健康的飲食習慣及農業知識。
為將食農教育理念融入高級中等以下學校,並因地制宜規劃適合學校體系發展的課程,本中心以培養「食農MAKER」為目標,整合鄰近學校在地飲食與農業資源,協助教師接軌教育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與12年國民基本教育,因應各種學習目標與需求量身規劃多元教案課程,成為設計、推動的教案MAKER。
以終為始,從飲食教育立足思考與農業教育的結合,依據學生年段、學習領域等面向引導參與4種學習向度(料理的基本技能、食材的來源、文化內涵及環境議題)及5種實踐場域(教室、廚房、校田、校外農場及市場)之課程,鼓勵學生從「想」到「做」逐步落實,透過說菜、說故事、繪畫、生活科技等方式展現,成為具自信心、積極參與並兼具創造力的生活MAKER;學生經由在學校的學習,提升對於食材、飲食的認識,將相關知識與觀念帶回至餐桌(家庭)與家人分享,逐步強化家長對於食農教育的重視與認同,如圖一所示。
圖一 校園食農教育發展策略
為促進高級中等學校以下學生食農教育的觀念與知識建構,本中心建議食農教育應「由食入農」,規劃並編寫發展具在地特色之教案模組,以利推動區域食農教育發展。
針對不同課程教案對象,可發展幼兒園、小學(低年級、中年級、高年級)、中學及高中(職校)等食農教育教案,每套教案包含10堂課程,教案之基礎架構以「飲食」知識建構、「農業」實務操作為主軸,每堂採交叉規劃食、農課程內容,並依STEM理論精神培養學生跨學科之生活技能、能力及食農教育素養。(STEM由科學(Science)、科技(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及數學(Mathematics)等四個字簡稱)。其授課場域不限於校內教室(教育),亦隨之調整至校田與農場(體驗)、超市或農會(採購)等,如此可加強課程彈性、趣味性,亦可引領學生循序式學習,加強學習效果。其循序式學習之基礎架構及課程主題,如圖二所示。
圖二 校園食農教育教案規劃架構
政府資源介紹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食農教育推廣計畫」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為推廣食農教育,特辦理本計畫協助各級學校提升辦理食農教育之能力,使其依地區農業特色、景觀資源、農村發展特色及生態與文化資產,發展突顯在地特色的食農教育教材,讓學童能透過食農教育推廣課程及活動瞭解「食」與「農」之間的關聯。
鼓勵民眾藉由到農村體驗生產至銷售的過程及學校課堂上的學習,認識食物生產的過程、在地農業及飲食文化、四章一Q的意涵,進而強化對國產農產品的認同,同時拓展食農教育理念,期能提升大眾注意健康飲食並支持國產農品。
行政院農業委員會「食農教育教學資源平台」
農委會為強化食農教育的推動能量,提供各方推動者便利取得食農教育的資源,建置了「食農教育教學資源平台」。蒐集了農委會與所屬機關推展食農教育的相關教案及教學資源,涵括各學習階段,內容豐富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