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新聞
-
2023.01.17
研發辣椒餅乾等加工品 金門農試所邀民眾挑戰味蕾
金門縣農業試驗所和國立金門大學食品科學系研發剝皮辣椒脆片、辣椒餅乾、一條根剝皮辣椒和剝皮辣椒味噌,邀請地區小農一起來推廣金門特色農產品。
-
2023.01.17
推廣全民食農教育 農委會提供雙向計畫研提機制
為鼓勵學校、法人團體、社區及民間組織等推行食農教育,農委會於1月16日公布「112年食農教育推廣計畫徵案簡章」、「112年食農教育創新整合計畫徵案簡章」及「農村產業跨域計畫及農村區域亮點計畫研提及審核作業原則」等由上而下提供之計畫供各界申請;另訂定「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推行食農教育補助作業原則」,提供由下而上計畫構想研提機制。農委會表示,歡迎各界向該會研提食農教育相關計畫,相關補助規範及申請期限等可至農委會食農教育資訊整合平臺(https://fae.coa.gov.tw/)查詢。
-
2023.01.16
嘉義縣肉品市場升級轉型現代化屠宰場 春節後拆除重建
行政院長蘇貞昌2020年視察嘉義縣朴子市農會經營的肉品市場,宣布推動養豬產業轉型升級,投資20億元興建全台第一家現代化屠宰場,農委會啟動重建轉型,補助農會優於勞基法條件,資遣40多名員工,委託中央畜產會發包拆除工程,包商昨起搭設圍籬,預定春節後拆除,今年完成建置,未來屠宰量由每日5百頭擴充至每日3千頭。
-
2023.01.16
畜試所成果發表 改良鬥雞肉開賣
農委會畜產試驗所辦年終成果發表會,其中台灣首次發表改良種鬥雞、耐鹽水牧草新品種台畜狼尾草9號、常溫即食蛋白丁3項亮點主題產品陸續技轉給民間生產,主打肉質Q彈鮮美的鬥雞肉已經開賣。
-
2023.01.13
保育不掉鏈、棲地不破碎 認養一條乾溪溝串起楓樹窩石虎保育田
苗栗的楓樹窩近年以石虎保育為人熟知,農民以不使用農藥的方式友善耕作水稻,讓石虎可以在淺山田區捕獵覓食,不致於誤食含農藥的食物而死,保育團體與當地農民合作,將更多的農田納入石虎保育區塊,國有土地的管理者——財政部國有財產署也貢獻一條乾溪溝,串聯鄰近數個區塊的友善耕作田區,讓石虎擁有完整的棲地,更有利於保育。
-
2023.01.13
蘇花公路坍方雙向中斷 農委會啟動花東農漁產品運費補助措施
11日深夜23時55分蘇花公路台9線159K+300(大清水隧道)南口發生坍方,道路阻斷,目前已展開日夜搶修,交通部估計15日下午5時才能搶通,農委會農糧署今日宣布啟動農產品運費補助機制,蘇花公路交通中斷期間,花東地區農民團體的蔬果共同運銷,若須改道南迴公路供貨至臺北、桃園地區的果菜批發市場,每公斤運費可補助1.3元;漁業署也啟動漁產品運費補助措施,每公斤運費最高可補助4元。
-
2023.01.12
台灣農產品去年外銷產值52.2億美元 美日成主要市場
依農委會統計,我國農產品2022年外銷產值達52.2億美元,較上一年度56.6億美元下滑7.8%, 中國於2020年3月後陸續封殺台灣農漁產品,甚至2022年年中幾乎面封殺台灣農漁產品,台灣銷中農產品產值減少40%情況下,外銷產值僅約略影響,並仍超越2020年農產品外銷產值,可見農委會長期佈局的分散國際市場策略奏效,農委會國際處表示,藉由分散市場的方式,可有效增加我國農產品外銷韌性。
-
2023.01.12
蘭嶼海洋底棲生物普查 發現32新記錄物種 小雙鱗蛇尾臺灣首見
海保署委託中興大學全球變遷生物學研究中心、嘉義大學生物資源系、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針對蘭嶼海域底棲無脊椎動物進行物種普查,第一次調查就發現32種蘭嶼新紀錄種,包括21種甲殼類、7種棘皮動物、4種軟體動物,其中「小雙鱗蛇尾」是臺灣的新紀錄種。
-
2023.01.11
低碳時代來臨!氣候法三讀徵收碳費機制上路 碳匯大戶農業部門新商業模式可期
立法院10日三讀通過修正《氣候變遷因應法》,明確將2050年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目標入法,提升至法律規範,以5年一期方式研訂階段管制目標逐步落實,環境保護署表示,半年內提出查驗認證機構管理、碳費徵收及費率、自願減量交易機制等相關子法,其中碳費徵收費率及方式希望明年就能上路。
-
2023.01.11
春節花卉便宜 年節用魚實惠 農委會盤點過年農漁畜產品數量充分供應
農曆春節即將到來,農委會盤點年節農漁畜產品供應量能,今年節前2周的蔬菜、水果、花卉、水產品、肉類等產品,與去年同期相比,供應量沒有太大差異,但價格有所波動。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表示,去年黃豆玉米價格大漲,畜禽飼養成本大增,使得雞蛋及肉類等畜產品價格較去年為高,但水產品價格今年普遍親民,農委會農曆年前就會推出平價專區,減輕消費者採買年菜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