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新聞
-
2024.03.18
推動食農教育系列課程 臺東農改場於大武鄉尚武國小辦理樹豆課程
農業部臺東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臺東農改場)為推動食農教育,本(113)年3月12日(星期二)於大武鄉尚武國小,以「樹豆」為主題辦理課程,參加學生與教師合計25人。
-
2024.03.18
文旦柚小黃薊馬密度上升,臺南區農業改良場籲請注意防治
臺南地區文旦陸續進入花期,臺南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臺南場)於田間監測結果顯示,田間小黃薊馬密度已上升,呼籲農友把握防治時機,以確保日後結果及果實品質。
-
2024.03.15
強化源頭管理,文心蘭種苗品質有保障
文心蘭為我國外銷產值第二高的花卉作物,112年出口產值達新臺幣4.4億元。農業部種苗改良繁殖場為帶動產業再升級,著手輔導栽培者進行母本植株隔離栽培、加強生產過程病毒檢驗及品種區域栽培品質測試,期透過強化源頭管理,提升文心蘭品質。
-
2024.03.15
打卡熱點竟是生態惡夢 壽山「一簾幽夢」錦屏粉藤威脅原生植物
中山大學生物科學系團隊調查、監測壽山國家自然公園園區外來植物,目前統計外來植物多達90種,其中不少為園藝物種,數量及分布有擴大趨勢,團隊呼籲民眾勿將家中園藝植物帶到壽山種植。為了解外來入侵植物對於壽山國家自然公園生態的影響,國立中山大學受國家自然公園管理處委託,中山大學今天公布目前研究結果,外來植物已對壽山生態造成威脅,中山大學生科系助理教授張楊家豪呼籲,民眾切勿將家中園藝植物帶至壽山種植,以免影響原生動植物生態。
-
2024.03.14
首次全國性鳥類地圖計畫 結合鳥友共同紀錄美麗寶島
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與中華民國野鳥學會攜手美國康乃爾大學鳥類研究室,推動臺灣首次鳥類地圖計畫(Taiwan Bird Atlas),透過望遠鏡和錄音機,描繪臺灣豐富鳥類生態地圖。生多所計畫在2028年前,以實際資料完整繪製臺灣各種鳥類分布、繁殖區域與相對數量地圖,歡迎有興趣的鳥友們一同加入鳥類地圖計畫,不僅提升賞鳥的樂趣,也為臺灣的自然保護出一份力。
-
2024.03.14
栽培技術精進及嚴謹監控農藥殘留 國產百香果品質安全有保障
有關媒體報載「百香果農藥殘留水果第一?」一文,農糧署說明,為強化農糧產品安全管理,該署每年透過農作物農藥殘留監測計畫於田間及集貨場監測重要蔬果農藥殘留情形,另為強化農產品上市前品質安全,擴大應用質譜快速篩檢技術提供農民團體等輔導農民於田間農作物採收前自主送驗。該署進一步表示,以百香果農藥殘留監測為例,自109年抽驗248件提升至112年312件,合格率由85.1提升至88.1%。
-
2024.03.13
113總統植樹活動「一起集點樹」,打造永續台灣
總統蔡英文今(12)日上午在立法院副秘書長張裕榮、司法院副秘書長黃麟倫、監察院副秘書長劉文仕、考試院祕書長劉建忻及農業部次長陳添壽、林業及自然保育署署長林華慶等人陪同下,於國立政治大學山上校區出席113年總統植樹活動,與在地學校師生們一同親手種下青剛櫟、杜英、豬腳楠(紅楠)、森氏紅淡比、豆梨、四照花、臺灣三角楓等適地的臺灣原生樹種,透過植樹活動,共同打造永續臺灣。
-
2024.03.13
去化養菇廢棄物,鴨鵝也能幫大忙
現代社會面臨著廢棄物處理的重大挑戰,其中菇類太空包所每年產生的廢棄物介質達11-15萬公噸,更是對環境造成不小的負擔。為了有效解決這一問題,農業部畜產試驗所與農業試驗所(以下分別簡稱畜試所及農試所)攜手合作,成功開發出菇類介質水禽飼料化技術,將菇類太空包轉化為具有鴨鵝食用價值的飼料,去化了廢棄物同時為養殖業帶來了新契機。
-
2024.03.12
推動食農教育系列課程 臺東農改場於池上鄉福原國小辦理小米課程
農業部臺東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臺東農改場)為落實食農教育政策,本(113)年3月6日(星期三)於池上鄉福原國民小學以「小米」為主題辦理食農教育課程,邀請第四屆百大青農林建中先生擔任講師,參加學生與教師合計30人。福原國小過去的食農教育課程主要聚焦在水稻,為提升學童對於臺東部落食材的認識,本次課程特別選定以小米作為體驗素材,讓學童學習部落傳統農耕及飲食文化。課程首先介紹小米與其營養、栽培與田間管理、病蟲害防治,實作種植課程先讓學童體驗用手工方式脫殼,後續帶領學童以撒播方式種植小米。
-
2024.03.12
絕美森林景觀! 《雙流瀑布步道》《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景觀改造計畫》獲第十一屆台灣景觀大獎!!
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屏東分署以《雙流瀑布步道》、《墾丁國家森林遊樂區景觀改造計畫》參加中華民國景觀學會第11屆(2023年)台灣景觀大獎競賽,今(3/9)日舉行頒獎典禮,兩項工程獲頒風景遊憩類別「優質獎」及「佳作」獎等殊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