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新聞
-
2024.12.26
相揪來申報!114年「綠色環境給付計畫」受理申報自1月2日至2月8日止
114年「綠色環境給付計畫」將於明(114)年1月2日開始受理申報囉!農業部農糧署表示,該計畫各項轉(契)作、生產環境維護(即農友所稱休耕)、繳售公糧稻穀、自行復耕種植登記及農業環境基本給付等措施,每年全國統一於1月受理申報作業,請符合資格且有意願參加的農友,務必把握於明年1月2日至2月8日申報期間,至全臺任一鄉(鎮、市、區)公所或農會申報。
-
2024.12.26
農業部配合農業綠能政策 延長百億農業綠能貸款專案受理期限至114年底止
為配合農業綠能政策,建立農業與綠能共生經營模式,農業部自110年3月1日起提供「百億農業綠能貸款專案」新臺幣(以下同)100億元之優惠貸款額度,由農業部「農業節能減碳貸款」及全國農業金庫「農業綠能設置貸款」支應,農業部為持續鼓勵農漁業者積極參與,將該貸款專案受理期限由原113年底延長至114年底止。
-
2024.12.25
公糧倉儲加工設備升級 強化糧食儲備韌性
為確保稻穀品質、提升糧食儲備韌性,農糧署歷年來持續輔導各地農會,更新及設置公糧營運所需之乾燥、冷藏及其他自動化設施,公糧濕穀從乾燥、入倉、儲存及出倉等作業,使用各項現代化倉儲設備及導入加工作業自動化,以機械化處理流程減少人力負擔,並提升公糧各項作業效能,提高營運管理效率,確保公糧品質。
-
2024.12.25
健全乳業產銷體質,農業部與酪農攜手共迎挑戰
農業部表示,我國與紐西蘭於102年簽署臺紐經濟合作協定(ANZTEC),自明(114)年起紐西蘭進口液態乳關稅將調降為零關稅。為因應對於國產酪農產業可能的衝擊,該部每年均編列預算協助酪農產業改善設施設備,提高生產效率並降低生產成本,近10年來國產生乳產量由103年之36.3萬公噸提升到112年的47.2萬公噸,產能及產值均有顯著提升。
-
2024.12.24
全國首辦東方美人茶TAGs評鑑示範賽 茶改場攜手桃園市政府及龍潭區農會共同舉辦
農業部茶及飲料作物改良場(簡稱茶改場)攜手桃園市政府農業局與龍潭區農會,舉辦全國首場專為東方美人茶設計的「TAGs評鑑示範賽」。本場說明,此活動係主辦單位透過轄內具產銷履歷的茶農參加評鑑,主動導入臺灣茶分類分級系統(Taiwan-tea Assortment & Grading system, TAGs),確保產品安全、國產及分級,為消費者提供安全及安心選擇,同步也推動茶業標準化與國際化。
-
2024.12.24
糧食產業全面再升級 農業部:不僅照顧繳公糧農民,也照顧36萬全體糧食農民收益
農業部表示,公糧收購政策攸關整體糧食產業發展,應該透過專業評估進行整體考量,絕不能漫天喊價。農業部強調,不論繳公糧、契作、種植雜糧的農民都是農業部照顧的對象,此次提出的方案不僅照顧12萬繳公糧農民,也兼顧36萬所有糧食生產者的收益。
-
2024.12.23
其來有漬 國產蔬菜大進擊
為推廣國產醃漬蔬菜加工應用,農糧署輔導國立嘉義大學於蘭潭校區沁心池辦理「其來有漬-國產蔬菜大進擊」記者會,介紹國產蘿蔔、高麗菜、竹筍、芥菜等蔬菜原料,利用加工技術製備冷藏或常溫開封即食之加工醃漬蔬菜,現場共展示9家廠商20項產品,並提供品嘗,享用國產醃漬蔬菜美味與食用便利性,歡迎有興趣消費者可參考採購資訊多多選購。
-
2024.12.23
都會農業技術與食農教育融合:前瞻技術與實踐經驗
桃園場近來積極連結科技研發及政策輔導,推動都會農業相關技術,本次研討會呈現農業在都會及教育場域政策推動、都會農業應用平台開發及創新技術、國中小食農教育實作案例分享、科教館導入智慧植栽照顧系統的應用,以及青農分享科技農業與食農教育的結合。研討會主題從政策、社會影響至實務操作層面,議題多元、內容豐富完整。
-
2024.12.20
漁業署整合學研能量精進海洋碳匯量測技術 公私部門凝聚共識協力邁進淨零排放目標
漁業署本(19)日假集思台大會議中心舉辦「海洋碳匯量測技術研討會」,邀請農業部整體說明「我國農業部門淨零排放策略與科研進展」,另由水產試驗所及大專院校之海洋碳匯專家學者等就「濱海藍碳量測技術」、「海洋棲地藍碳量測技術」、「海洋藍碳復育技術」三大主題,分享本(113)年海洋碳匯量測技術研究成果;現場計有中央部會、學研單位及民間產業團體代表等100餘人參加會議,透過公私協力於本次研討會就精進海洋碳匯量測技術集思廣益與討論交流,共同邁進淨零排放目標。
-
2024.12.20
自然碳匯新增森林、竹林經營兩項方法學 林業保育署ESG平臺將推出更多專案供企業投入
為鼓勵投入森林碳匯,達成淨零碳排目標,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與林業試驗所合作所研擬之「加強森林經營碳匯專案」及「竹林經營碳匯專案」等兩項自願減量方法,經環境部審議後於今(19)日正式公告生效,事業及各級政府可依此兩項方法學投入森林與竹林經營,所獲碳匯效益將可轉換為自願減量額度(即碳權),除供抵減碳排放,亦可於碳權交易所交易,林業保育署「自然碳匯與生物多樣性專案媒合平臺」也將配合推出更多相關專案供企業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