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新聞
:::

農業新聞

  •  2025.11.10

    「有機生活日」熱鬧登場 展現有機農業多元樣貌與魅力

    每年十一月十一日為「全國有機日」,象徵兩個「土」字相疊,寓意守護土地、滋養萬物,農業部農糧署特於本(8)日輔導國立中興大學舉辦「2025有機生活日」活動,以「水果小鎮出任務・拾起有機回憶」為主題,結合全國各地有機農業促進區營運主體、有機農產品經營者、綠色餐飲指南餐廳及中興大學農夫市集,展售多樣有機農產品;另外,棉花田、里仁等知名有機連鎖通路也響應活動,配合推出系列限時優惠,讓民眾體驗有機農業的多元樣貌與魅力。

  •  2025.11.07

    非洲豬瘟中央前進應變所:完成疫情控制階段性任務 防疫工作持續仍不會結束

    非洲豬瘟中央前進應變所(下稱應變所)今(6)日舉行記者會,杜文珍指揮官說明自今日中午12時起恢復載運活豬,明(7)日凌晨0時起恢復毛豬拍賣、屠宰與屠體運輸。各界在遵循非洲豬瘟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下稱應變中心)指揮下,經過15天高強度防疫措施及採檢結果,確認疫情鎖定在案例場,因此解除全國毛豬移動管制,完成疫情控制的階段性任務。

  •  2025.11.07

    臺日學校午餐交流 跨越國界的餐桌對話

    為促進校園使用國產可溯源食材,農業部農糧署連續3年與大享食育協會共同推動臺日學校午餐食譜交換與供餐交流活動,本(6)日特別安排日本茨城縣笠間市岩間第一小學與臺北市興雅國民小學兩校透過臺日兩國營養師以「在地食材」為共同語言,精心設計出兼具營養均衡與文化特色的「臺日共通學校午餐食譜」,讓學童體驗不同國家的食材與飲食文化,並深入理解從產地到餐桌的旅程,實踐「吃在地、食當季」的永續精神。

  •  2025.11.06

    港口部落找回釀酒原力 傳承酒麴技藝再現文化香氣

    為延續原住民珍貴釀酒文化、傳承部落酒麴技藝,農業部花蓮區農業改良場於114年11月4日,假豐濱鄉港口村「稻味釀小酒莊」舉辦原力學堂「港口部落酒麴技藝薪傳班」。課程吸引港口及鄰近部落族人熱烈參與,由部落釀酒師與花蓮農改場專家共同授課,帶領學員認識酒麴植物、掌握製作關鍵技術,並融入食品衛生安全觀念,讓傳統釀酒文化在新時代中持續發光。

  •  2025.11.06

    非洲豬瘟中心災害應變中心:11/6中午12時起恢復活豬運載、11/7凌晨0時起恢復拍賣屠宰及屠體運輸

    非洲豬瘟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應變中心)今(5)日召開第48次會議,由農業部陳駿季指揮官主持,截至目前為止,除臺中案例場之外,全國無異常案例發生,應變中心宣佈,自11/6星期四中午12時起恢復活豬運載;11/7星期五凌晨0時起恢復拍賣、屠宰及屠體運輸,在經過運輸、拍賣、屠宰後,預計在11/8起市場開始供應溫體豬;而在達到「查核要落實、監控要即時、法令要完備」三要件前,仍維持禁止廚餘養豬。

  •  2025.11.05

    胡麻香氣滿城飄 「幸胡之味」邀全民共享芝麻香

    2025臺南胡麻季「幸胡之味」活動將於11月8日在善化區農會熱鬧登場,為連續三週的胡麻盛宴揭開序幕。市長黃偉哲表示,臺南為全臺胡麻最大產區,胡麻亦是本市重要特色農產之一。適逢胡麻產季,邀請民眾把握此次活動機會,不僅能選購優質、優惠的國產胡麻產品,也能以行動支持在地產業發展,品味臺南的幸福滋味。

  •  2025.11.05

    鳳梨葉大蛻變,高雄農改場觀摩會推廣研發成果

    鳳梨葉不再是農業廢棄物!農業部高雄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高雄農改場」)於 114 年 11 月 3 日(週一)在屏東縣瑪家鄉銘泉生態休閒農場,舉辦「鳳梨纖維循環利用成果觀摩會」,展示鳳梨葉如何華麗變身為時尚編織材料與優質紙材,為農業剩餘資材的循環利用開啟新篇章。

  •  2025.11.04

    嘉義縣政府赴高雄南隆國中觀摩 交流食農教育標竿經驗

    嘉義縣政府日前舉辦「114年度食農教育觀摩活動」第2場次,安排縣府相關單位、農會及學校教師、青農代表等40餘人前往高雄市南隆國中實地走訪,並交流該校獲「國家食農教育傑出貢獻獎」的成功做法。

  •  2025.11.04

    強化乾燥作業鏈結 推動落花生機械化升級 臺南區農改場11月4日辦理國產落花生機械乾燥觀摩會

    為提升落花生收後乾燥效率及降低人工曝曬風險,臺南區農業改良場推動機械化乾燥技術,11月4日於雲林元長舉辦「落花生機械乾燥觀摩會」,展示優化後的靜置式箱型乾燥機。該設備具低投入、高效率,適合中小規模與青年農民導入,有助改善乾燥均勻性、縮短作業時間並減少人力需求。臺南農改場表示,雲林為全國最大產區,但傳統日曬受人力老化、場地取得、氣候與食安風險等限制。推動機械乾燥可提升產地品質穩定度,並強化國產雜糧產業鏈後端基礎。

  •  2025.11.04

    臺灣援外食米,傳遞溫飽與希望

    2025年,值FAO成立80週年,臺灣持續響應國際人道援助,透過公私協力輸出公糧白米,支援面臨飢餓地區。農糧署自2002年起在不影響國內糧食安全下,與外交部及慈濟、世界展望會等NGOs合作,已援助45國、共46.8萬噸白米;今年再提供2.12萬噸援助17國。援助模式因地制宜,包括直接發放、供餐或製作學童午餐,照顧弱勢家庭、獨居長者與孩童,展現臺灣關懷與軟實力,明年將持續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