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觀察
-
2022.10.12
台灣農業設施發展太陽光電的限制與挑戰
從台灣北部出發,一趟高鐵南下,沿路不難發現許多工廠、建物的屋頂已覆蓋著光電板,成為日常景色。國際間談能源轉型,將淨零碳排、發展零碳經濟設為共同目標,甚至透過貿易規範、徵收碳關稅等機制,牽動並加速各產業上下游的轉型速度。隨著綠電需求增高,使得盤點並發展各項潛力電能來源成為必要,舉凡工業、一般住宅等領域皆陸續推進綠能發展,而其中佔地面積不少的農業用地自然沒被忽略。
-
2022.09.15
翻轉國產材應用思維-以相思木產品開發為例
國產材的供應鏈要能持續運作,在種植、加工、應用端都需要達到平衡。為了建立永續的生產鏈,除了不斷開拓相思木的使用可能性外,高森興業更以高於市場的價格收購臺灣相思木,並將每批收購的木材以溯源的概念進行編號,並且一步步地往實踐「砍一棵樹、種一棵樹」的理想邁進,讓這條國產材的應用之路走得更長遠。
-
2022.07.11
從農村勞動力缺乏看農業機械代耕團的發展
台灣農業因自由貿易經濟競爭、農村農業勞動力老化、二代接班問題層出不窮,青年從農亦須面對生產技術、農地需求、資金缺乏、行銷策略等各項挑戰。為解決農村勞動力問題,青年農民輔導為近10年來政府施政重點,透過農業加值創新輔導與活化農村勞動力,整合產業、官方、學界、研究單位等輔導資源,依農民發展需求給予協助,提升企業化經營管理能力與創新整合思維,並建構從農交流平台與輔導措施,輔導加入產銷班、合作社場、與產業群聚與農企業經營等措施。
-
2022.06.13
農產廢品升級再造
循環農業正在逐漸成為一個靈活的系統,永續農業不再僅只是口號,人們正積極為減少浪費而尋找能更有效利用有限資源以因應,面對全球積極邁進將農廢料轉換為資源,以不損害環境的情況下將其再利用、再製以符合環境永續的一環,有助於減少環境污染,讓農業廢棄物處理符合永續農業的理念並持續發展。
-
2022.05.03
從塑膠廢棄物淺談循環經濟
這幾年,環境垃圾、海洋廢棄物問題層出不窮。根據法新社報導,全球每年塑膠產量超過3億噸,至少有5兆個塑膠碎片在海裡漂浮。在這個塑化時代,塑膠充斥著我們的生活,然而塑膠究竟是怎麼誕生的?在這一個世紀以來,它又是如何演變的呢?
-
2022.03.14
我國農業綠電發展現況與問題分析
我國近年來致力推動能源轉型政策,所謂「綠電」指的是生產電力過程,CO2排放量極低或趨近零,對於環境衝擊影響也較低,除此之外,主要原因在於世界級科技大廠均為國際再生能源倡議組織RE100成員,目前規定2030年達到60% 再生能源,2050年則須達到100% 再生能源使用,我國目前有3家企業加入,包含科毅、大江及歐萊德,而其規定也擴及產品供應鏈,已將綠電融入其採購條款,強制規定生產過程需使用一定比例,因此許多先進科技大廠非常關注此議題動向。
-
2021.03.17
農業產銷班轉型升級農業合作社之制度應用
為提升農業產銷班之競爭力,政府推動「提升農業產銷班經營管理軟實力計畫-企業化經營及工作坊輔導」等計畫,輔導農業產銷班轉型升級為公司或合作社,期盼藉由結構性的改變,由農業產銷班主動提出構想,通過遴選後,政府提供補助資源,配合顧問輔導,創建盈利之新商業模式。
-
2020.08.26
農業新商機,農業x文創
將傳統文化結合創意改造了農業,不但保留原始的在地文化,也將其原本的創造性加以轉化,將之套用於農業上,創造極具個人特色之農場、農產品等,藉此提升傳統型農業的收入;轉型升級對臺灣這樣一個農業大國來說,是必須的,「文創x農業」則具有十分的潛力能造就另一高峰。
-
2020.08.26
農產品包裝元素
將產品成功翻轉成為售價的關鍵在於包裝,包裝是盛裝產品的容器或包裝物的設計,經過設計後的包裝可周全的完成商品銷售或安全運送至消費者手中,能大幅提高其在消費者心中的價值。
-
2020.08.25
淺談農業初級加工場建置與規範
為增加農產品競爭力,提升農產品價值,農產品初級加工場提供合法及安全衛生管理的方式,符合食品安全衛生規範,在食安動盪不安的此時,增加消費者對於台灣的農產品加工之信心,期待未來有更多元的初級農產加工品呈現不同的加工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