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創新
-
2022.11.01
當經營模式遇上農業-以某茭白筍農場為例
現代農業經營已由一級產業轉型到六級產業,農業從業人員也從只懂種植技術的純農民跨到必需了解經營管理的農企業,為了創造農產品的附加價值,除了種出令人驚豔的產品外,通路多樣化,顧客關係管理、電子商務運用,數據管理等開始影響到農民獲利及維繫顧客的能力。去產業價值鏈、去中間化增加附加價價值的活動或是跨界整合的經營模式已經蓬勃發展,此概念在農民必須結合成產銷班、農企業或企業化經營才能迎合新世代的挑戰。因此農業經營模式創新(Business Model Innovation)的學習成為農業組織必須掌握的重要工具。
-
2022.10.12
台灣農業設施發展太陽光電的限制與挑戰
從台灣北部出發,一趟高鐵南下,沿路不難發現許多工廠、建物的屋頂已覆蓋著光電板,成為日常景色。國際間談能源轉型,將淨零碳排、發展零碳經濟設為共同目標,甚至透過貿易規範、徵收碳關稅等機制,牽動並加速各產業上下游的轉型速度。隨著綠電需求增高,使得盤點並發展各項潛力電能來源成為必要,舉凡工業、一般住宅等領域皆陸續推進綠能發展,而其中佔地面積不少的農業用地自然沒被忽略。
-
2022.09.15
翻轉國產材應用思維-以相思木產品開發為例
國產材的供應鏈要能持續運作,在種植、加工、應用端都需要達到平衡。為了建立永續的生產鏈,除了不斷開拓相思木的使用可能性外,高森興業更以高於市場的價格收購臺灣相思木,並將每批收購的木材以溯源的概念進行編號,並且一步步地往實踐「砍一棵樹、種一棵樹」的理想邁進,讓這條國產材的應用之路走得更長遠。
-
2022.08.05
從農業中淺談淨零排放
各國為實現淨零排放紛紛提出相關減碳計畫,在台灣則由農委會率先提出農業淨零排放並於2021年9月1日成立「氣候變遷調適及淨零排放專案辦公室」,作為統籌規劃農業部門因應氣候變遷政策、跨機關協調的專責單位,推動農業調適及減排相關措施。
-
2022.07.11
從農村勞動力缺乏看農業機械代耕團的發展
台灣農業因自由貿易經濟競爭、農村農業勞動力老化、二代接班問題層出不窮,青年從農亦須面對生產技術、農地需求、資金缺乏、行銷策略等各項挑戰。為解決農村勞動力問題,青年農民輔導為近10年來政府施政重點,透過農業加值創新輔導與活化農村勞動力,整合產業、官方、學界、研究單位等輔導資源,依農民發展需求給予協助,提升企業化經營管理能力與創新整合思維,並建構從農交流平台與輔導措施,輔導加入產銷班、合作社場、與產業群聚與農企業經營等措施。
-
2022.06.30
農產品初級加工場行銷輔導實務
我國地小人稠,農漁牧業多屬小農制經營,時空背景更迭下,除農地上興建加工廠違反土地使用相關法規成為未登記工廠外,個別農民亦因非營利單位無法辦理工廠登記,為協助小規模營運且以簡單加工為主之小農加工業者解決工廠合法化經營問題,109年3月26日發布施行《農產品初級加工場管理辦法》,使小農業者得以成功轉型興建合法農產品初級加工場生產國產初級加工農產品。
-
2022.06.13
農產廢品升級再造
循環農業正在逐漸成為一個靈活的系統,永續農業不再僅只是口號,人們正積極為減少浪費而尋找能更有效利用有限資源以因應,面對全球積極邁進將農廢料轉換為資源,以不損害環境的情況下將其再利用、再製以符合環境永續的一環,有助於減少環境污染,讓農業廢棄物處理符合永續農業的理念並持續發展。
-
2022.05.03
從塑膠廢棄物淺談循環經濟
這幾年,環境垃圾、海洋廢棄物問題層出不窮。根據法新社報導,全球每年塑膠產量超過3億噸,至少有5兆個塑膠碎片在海裡漂浮。在這個塑化時代,塑膠充斥著我們的生活,然而塑膠究竟是怎麼誕生的?在這一個世紀以來,它又是如何演變的呢?
-
2022.03.14
我國農業綠電發展現況與問題分析
我國近年來致力推動能源轉型政策,所謂「綠電」指的是生產電力過程,CO2排放量極低或趨近零,對於環境衝擊影響也較低,除此之外,主要原因在於世界級科技大廠均為國際再生能源倡議組織RE100成員,目前規定2030年達到60% 再生能源,2050年則須達到100% 再生能源使用,我國目前有3家企業加入,包含科毅、大江及歐萊德,而其規定也擴及產品供應鏈,已將綠電融入其採購條款,強制規定生產過程需使用一定比例,因此許多先進科技大廠非常關注此議題動向。
-
2021.09.08
後疫情時代的聲音傳播─談談podcast與clubhouse的興起
疫情使人們無法面對面接觸交流,並產生心理上的壓力及負擔,因此多需要有一個能夠線上互動的平台能夠發言、談話及討論;所以新興媒體開始出現。故本文將針對近期較有話題性及使用性的podcast及clubhouse等2款新興媒體工具進行討論。